中国文化之旅:石窟艺术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王其钧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 2006/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032276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而产生的融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在我国众多的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本书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优秀石窟和石窟艺术的发展历史,书中的图画表现形式带有现场感和强烈吸引力。
目录
序
图释篇
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
中期石窟
龙门石窟
古阳洞
药方洞
宾阳洞
万佛洞
莲花洞
摩崖三佛龛
奉先寺大像龛
麦积山石窟
泥塑艺术
石窟空间与建筑
石雕与壁画艺术
敦煌莫高窟
洞窟的形制
彩塑艺术
壁画艺术
大足石刻
北山石窟
南山石窟
宝顶山石窟
石篆山石窟
石门山石窟
彬县大佛寺
炳灵寺
北石窟寺
历史篇
探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两宋、辽、金时期
元、明、清时期
艺术篇
化神
造像艺术
壁画艺术
装饰图案
建筑艺术
佛像的手印与坐姿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按地理位置总体可归纳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著名的昙曜五窟就坐落在西部窟群中。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大约有四五十个,石雕造像大约有五万多尊。这些雕刻精美的石雕造像,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且历史也很悠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最繁荣(460年—524年)时期开凿的,由当时西域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云冈石窟开凿的起因是因为北魏皇帝崇佛,并想利用佛教来达到安抚民心,并显示其国力强盛的目的。
北魏王朝是由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所组成的。当他们在中国北方一带开始活动时,还没有开始信仰佛教,直到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接触中原多重文化,他们才逐渐对佛教有所了解。道武帝“好黄老览佛经”。明元帝时,“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象,乃令沙门,敷导民俗”。太武帝于太延五年(439年)灭了当时佛教发展之域的北凉,这些是北魏佛教史上具有意义的大事。从此凉州佛教东传,北魏佛教的兴盛时期到来。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由于佛寺日趋腐败,太武帝下诏毁灭佛法。后到文成帝即位后,立刻恢复佛法,使佛教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这便是大规模开凿云冈石窟的直接原因。
整体上看,云冈石窟的早期石窟,大多开凿于文成帝时期。文成帝深信佛法,在他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又受时代崇尚,佛教一下子就大规模地兴盛起来。据史书记载: “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即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说明当时的云冈石窟的造像是以帝王本人的形象作为佛的原始形象为参照的,魏文帝头上脚下各有黑痣一颗,恰好大佛的上下也各有一颗黑石,真是模仿得太形象了。但这种以佛象征皇帝的情况仅限于云冈石窟前期营造时期。
云冈中期石窟,开凿于孝文帝执政时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民族化趋于成熟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北魏皇室内部矛盾急剧上升,皇室、贵族重佛也越来越烈,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洞窟内佛教色彩浓厚,精雕细刻的佛教故事占洞窟的大部分。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已经蔚然成风。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的艺术水平发挥到最高境界的时期,也是目前旅游观赏性最强的一批洞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