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分類: 图书,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施雪筠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 505000版次: 3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5643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系列教材采用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本系列教材立中产改革,更新观念,以新的专业目录为依据,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按主干教材、配套教材、改革创新教材分类,以宽基础、重实路为原则,是一套以国家规划教材为重点,门类齐全,适应培养新世纪中医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需要的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编写实施“精品战略”,从教材规划到教材编写、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都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层层把关,步步强化,使“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全过程。在出版方面,出版社全面提高“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从编辑、设计、印刷、装帧质量,在各个环节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力争出版高水平的精品教材,使中医药教材的出版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本系列教材按照中医药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以国爱规划教材为重点,门类齐全,适合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针炙推拿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是国家中医执
业医师资格考试、国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考试的参考书。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书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内分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本书适用于中医药学的学生及教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生活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机体的体液、内环境与稳态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五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动电现象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功能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深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第四节 心音和心电图
第五节 血管生理
第六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
第七节 血浆清除率
第八节 排尿活动
第九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
第四节 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第五节 肾上腺
第六节 胰岛
第七节 松果体的激素和前列腺素
第八节 性腺、胎盘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突触传递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感受器
附录一 生理学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二 常用千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附录三 生理学常用单位新旧换算表
附录四 生理学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理学可分为动物生理学及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简称生理学。生命活动是组成人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如心脏的跳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神经传导兴奋、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肺的呼吸、血液循环、腺细胞的分泌等。生理学的任务就是探讨各种功能活动的发生原理、发展过程、活动规律,各种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环境因素改变对它们的影响,以及整体状态下它们的相互协调与统一等。
生理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为不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与原理,就难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临床医疗实践又为生理学的研究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关于人体功能活动的描速与记载,如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肾主水等。阴阳学说、经络学说阐述了人体各种功能活动以及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依存、对立、转化、协调统一的关系。医疗实践不断地证明这些内容在当今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如针刺麻醉的研究促进了神经系统生理学,尤其是痛觉生理学的发展;活血化瘀的研究促进了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发展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目的是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原理,为学习后续中西医基础和临床课程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加速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思路与方法。
生理学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新技术的支持。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生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类对生命活动的认识逐步深入,如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凋亡、受体生理学、离子通道、转录因子及自由基学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