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王树林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260000版次: 1页数: 29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623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金元文学家的创作论、文风的发展嬗变以及对金元诗文的深入考证。作者对所涉金元文献皆溯流探源,辨伪存真,辑佚补缺。时出新见,多有创获。不仅勾勒出金元文学史的发展脉络,而且阐明了金元诗文的文学、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王树林,1956年12月生于河南商丘。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兼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全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元好问研究会理事等。出版著作有:《侯方域文集校笺》、《侯方域诗集校笺》等。在《文学遗产》、《文献》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序
序二
金末文风嬗变与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
程钜夫江南求贤与元初南北文风融合
马祖常散文的文化成因及审美特质
元末诗人叶颢生平与创作考论
金末诗僧性英禅师考论
文学家兼地理学家的元代道士朱思本
元南方正一教道士马臻、陈义高、朱思本诗文集论考
杨维桢的散文评价、文集版本及辑佚问题
杨维桢诗集、赋集版本流变考
《全元文》中程文漏收文拾辑及生平著作考
《全元文》中宋禧漏收文拾辑及生平著作考
《文章精义》作者考辨
《水东日记》中一篇元人文论之作者悬案释疑
金人存世诗文集九种叙录
杨奂、杨弘道等蒙元北方十家文集考略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元代江西程钜夫、周伯琦等七家诗文著作述考
元中后期顾瑛等吴中五家诗文集汇考
元中后期安徽贡奎、贡师泰、余阙等八家诗文集汇考
元代两浙十二家诗文集述考
后记
书摘插图
金末文风嬗变与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文坛上的散文大家。郝经《遗山先生墓铭》云:“汴梁亡,故老皆尽,先生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铭天下公德者尽趣其门。有例有法,有宗有趣。”《金史》本传说:“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版铭志尽趣其门。”《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作为一位承上启下的划时代人物,他既是有金一代散文的集大成者,又是有元一代散文文风的开启者。但元好问由于诗名重于文名,历代评论家大都看重他的诗歌。本文试从金末散文风尚的嬗变,来考察元好问散文审美观的形成,以期对元好问散文在金代散文史上的集成作用作出梳理。
一、金末散文文风的嬗变
元好问集金末文坛各家所长,形成了自己的文章风格特点和审美观,被蒙元时期的文人尊崇和效法,这是前人的普遍看法。但元好问如何吸纳金末散文各家所长,而形成自己的散文审美理论的,还需要做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对元好问散文审美思想的源头、即金末文风及其走向,有大致考察。
明清以来的评论家大都认为金代文学承北宋余绪,其实就对文体崇尚方面,却与北宋差别很大。唐代以降,一个时代的文风及文体崇尚,往往受科举取士影响,北宋四科取士,多重策、论,以此策论散文极为兴盛,导致大家辈出,甚者诗、词等韵文,也呈议论化、散文化倾向。金代虽仍以四科取士,但偏重律赋,最不重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