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错啦!中国人最容易用错的成语典故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麦坚,宋一诺 著
出 版 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175000版次: 1页数: 228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82818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内容的针对性:不搞理论,不玩深沉,不造概念。一个帮助减少错误的得力助手,一本提高日常语文能力的知识手册。把错误在考试前一网打尽。
讲解的通俗懂:贯穿生活,贯穿历史,贯穿幽默。让智慧在生活中大放光彩。
内容简介
《用错啦!》纠正了日常生活用语的。一般性错误。在文风上不故弄玄虚,不造作,通俗易懂,明自晓畅,让读者感到一般清新之风。《用错啦!》选取了近200个辞条进行逐一的文字讲解与实例列举,从生活中常见的错误事例进行切入,没有死板的说教,没有枯燥的传达,亲切易懂,轻松享受。
作者简介
麦坚,中小学作文研究专家,原《新作文》首席编辑“第三代作文”、发起人之一。
主持“青年作家系列访谈”。陆续采访过蒋峰、步非烟、水格、笛安、七堇年等“80后”作家。有作品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江:读书周报》、《新京报》、《星星》、《菏年文学》等。
策划、参编、主编的图书有:“满分作文新智囊”系列、“第三代作文”系列、“考试阅读虫”系列、“解密满分作文”系列、“七彩阅读三级跳”系列、“中国作文档案”系列等。
目录
A
爱屋及乌
爱莫能助
安土重迁
安步当车
按部就班
B
暴殄天物
毕其功于一役
筚路蓝缕
鞭辟入里
博闻强识
不惑之年
不敢旁骛
不可理喻
不谋而合
不耻下问
不可终日
不可思议
不胫而走
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不稂不莠
不一而足
不肖子孙
不速之客
不赞一词
不情之请
不孚众望
不法常可
不足为训
不知所云
C
参差不齐
曾几何时
沧海横流
沧海一粟
侧目而视
差强人意
充耳不闻
踌躇满志
出神人化
D
党同伐异
得陇望蜀
登堂人室
鼎力相助
洞若观火
豆蔻年华
独具慧眼
E
耳闻目睹
耳提面命
耳濡目染
F
翻云覆雨
匪夷所思
分庭抗礼
粉墨登场
风声鹤唳
凤毛麟角
附庸风雅
G
改头换面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耿耿于怀
狗尾续貂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光怪陆离
鬼斧神工
过犹不及
H
骇人听闻
含英咀华
汗牛充栋
邯郸学步
沆瀣一气
涸辙之鲋
怙恶不悛
涣然冰释
讳莫如深
绘声绘色
火中取栗
J
积毁销骨
激浊扬清
集思广益
间不容发
见异思迁
金针度人
久假不归
具体而微
K
开门揖盗
侃侃而谈
苦心孤诣
旷日持久
L
来者可追
劳燕分飞
离群索居
李代桃僵
力透纸背
良莠不齐
梁上君子
聊以自慰
林林总总
羚羊挂角
令名不彰
炉火纯青
鹿死谁手
屡试不爽
M
买椟还珠
苗而不秀
民殷国富
莫衷一是
P
抛砖引玉
蓬荜生辉
否极泰来
平铺直叙
Q
期期艾艾
前倨后恭
杞人忧天
千夫所指
青梅竹马
情不自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罄竹难书
穷形尽相
茕茕孑立
求田问舍
曲突徙薪
趋之若鹜
R
人浮于事
人人自危
人面兽心
忍俊不禁
如履薄冰
入室操戈
人木三分
S
三人成虎
闪烁其辞
赏心悦目
上行下效
少不更事
身无长物
身临其境
深孚众望
莘莘学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师心自用
石破天惊
拾人牙慧
食不果腹
始作俑者
首当其冲
殊途同归
耸人听闻
素昧平生
T
囤积居奇
弹冠相庆
叹为观止
韬光养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醍醐灌顶
天马行空
天花乱坠
投桃报李
投鼠忌器
W
万人空巷
望尘莫及
望而却步
望穿秋水
望其项背
危言耸听
危言危行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韦编三绝
未雨绸缪
文恬武嬉
文过饰非
文不加点
无稽之谈
无所不为
无可厚非
X
先人为主
相形见绌
相濡以沫
邂逅相遇
信誓旦旦
休戚与共
学而不厌
Y
咬文嚼字
一言九鼎
颐指气使
以儆效尤
饮鸩止渴
蝇营狗苟
Z
炙手可热
众口铄金
捉襟见肘
自怨自艾
左右逢源
罪不容诛
正襟危坐
书摘插图
A
爱屋及乌
出错指数★★★☆☆
一次课上听写“爱屋及乌”,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有写“爱屋及物”的,有写“爱吾及物”的,还有写“爱物及乌”的。一个成语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种写法呢?写不对,理解会对吗?再用它造句子,会怎样呢?
“爱屋及乌”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它和姜太公有关。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演变来的。“爱”,喜爱、喜欢之意。“屋”,房屋;“乌”,指乌鸦。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是:“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后来被人们用做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
课上听写所犯的问题,主要是对成语理解不对,对成语的来源搞不清楚。因此,对成语的意思、来源一定要了解,才能正确运用成语。避免闹出笑话哟!
误用示例
1.我们办事要讲情义,但前提是不能违反原则,如果因为是老战友,就爱屋及乌,包庇袒护,那会危害党的事业。
2.我妈妈非常爱我,甚至我的缺点她也看不出来,真是“爱屋及乌”啊!
3.可能是爱屋及乌吧,我特别喜欢我的玩具。
4.我家的房子特别漂亮,爱屋及乌地,我也喜欢我房间的任何东西。
5.我们语文老师可能是爱屋及乌吧,他喜欢自己班的学生胜过我们。
爱莫能助
出错指数★★★☆☆
从网上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正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话铃响了。爸爸喊:“明儿,你妈妈呢?”“她在拖地板。”“什么?”父亲大声叫道,“她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年轻力壮了。你去帮帮她!”男孩大声地说道:“我爱我妈妈,但我不能帮助她,真是爱莫能助啊!”
这个故事引起网友们的争议。“爱莫能助”用在这里恰当吗?
“爱莫能助”出自《诗经?大雅?燕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爱莫能助”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爱”,同情;“莫”,不。“爱莫能助”的意思是: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表明无能为力、力不从心。
而故事中的十几岁的男孩,把“爱”理解成了“喜爱”,而且他完全可以帮助妈妈拖地板,只是他不愿意帮罢了。如此说来,这个成语用得确实不当,小男孩应该反省一下了,不仅成语不会用,而且不懂得孝敬父母啊!
误用示例
1.昨天放学后,妈妈叫我去买醋,我对妈妈说:“对不起,我爱莫能助!”
2.看到一儿童溺水,我爱莫能助地哭了。
3.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4.对这个差生来说,我是爱莫能助了,我已经尽力了。
5.笼中的小鸟可怜地望着我,仿佛在求我放了它,但我爱莫能助,因为我喜欢它,我要养着它。
安土重任
出错指数★★★★☆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许多地方需要搬迁。在搬迁的过程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对话:搬迁人甲:唉,住得好好的,干什么要搬迁啊?搬迁人乙:谁知道啊?可能是有什么大的建设吧?搬迁人甲:大局为重嘛,搬就搬吧,没办法,只是住惯了,心里不是滋味,舍不得。
搬迁人乙:好了,别难过了,抓紧安土重迁吧!
这个搬迁中的插曲引起人们的质疑,“安土重迁”是这样理解吗?
“安土重迁”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大意是:留恋乡土,是百姓的本性;家人不分离,是人心所期盼的。这句话道尽了中国从古至今之人心所向。在古代,若非遇到大的天灾人祸,在本地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被迫离乡背井,骨肉分离。而流放也成了一种惩罚罪犯的刑罚。只要有一丝可能,人们便还会期望留在故土。“安土重迁”就是这样演变来的。“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如此说来,搬迁人乙的理解就完全相反了,把不愿迁移理解成了重视迁移,闹出了笑话。
误用示例
1.我们家要搬迁了,奶奶说:“在这儿住了几十年,舍不得离开啊。”还留下了眼泪。我安慰道:“奶奶,不要难过,我们的新家更好啊。还是安土重迁吧!”
2.在轰轰烈烈的搬迁过程中,人们忙忙碌碌在安土重迁。
3.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4.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5.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安步当车
出错指数★★★★☆
山洪暴雨来了,抗洪抢险开始了。情况紧急,环境非常恶劣。为了记录下当时的场面,许多记者不顾危险,亲临现场。其中一位记者为了表明抢险队员顽强的毅力,这样报道:“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此语一出,众人大惊。“安步当车”用在这儿,什么意思啊?
“安步当车”出自《战国策齐策》,它与齐国的著名学者颜俶有关。齐宣王邀请颜俶在朝中当官,但颜俶一口回绝了,他严肃地说:“生活在深山的玉,一旦用来作为礼物,就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朴素;生活在乡野的贤者,一旦当了官,也同样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朴素。我愿意返回乡野,‘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不管吃什么,我当做是吃肉,安安稳稳地走路就当做是乘车。”颜俶没有留下来当官,回家了。“安步当车”这个成语就诞生了。“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安步当车”的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步当车”有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误用示例
1.傍晚,下起了大雨,我没有雨具,只好安步当车地跑回家。
2.我一看表,哎呀,糟糕,晚点了,我马上安步当车地去上班。
3.着火了,人们纷纷地、安步当车地赶到现场救火。
4.深夜,大街上空荡荡的,连辆出租车也没有,我安步当车地把孩子送往医院。
5.我安步当车地领着孩子上了公交车。
按部就班
出错指数★★★★☆
在一次明星搞笑节目中,主持人让他们写出“按部就班”这个成语,结果,王喜把答案写作“案步就班”,张信哲则写出了“按步就班”。全场哗然。
无独有偶,在一次XX机关大会上,领导布置任务完毕,强调道:“我们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一步步前进,不要急于求成,导致错误百出!”
“按部就班”出自晋朝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他是针对写作过程来说的。“部”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班”有“次序、层次”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按照所安排的布局和层次来写作”。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不单独用来指写文章。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这个成语不能写做“按步就班”,“按步就班”是对成语“按部就班”的同音误用。究其原因,因为“步”与“部”读音相同。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巡查所辖的部属,然后把他们归人所属的班列,即把纪律部队人员整齐地编排入不同的组别当中。所以“部”不能写成“步”,否则就改变了成语的意思,成了“一步一步做事”的意思。因此,我们对成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哟!
误用示例
1.今天工作太多了,为了避免出错,我要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完成。
2.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掉队,要按部就班,不能慢了步伐。
3.学做任何事都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4.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谨记老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进行。
5.我们要稳步前进,不要急于求成,乱了步伐,要按部就班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