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贾江华著
出 版 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7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110697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要全面和正确评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就要对它进行历史还原,考察我国外交战略是如何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促进中国健康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真正的影响力的国家的地位和荣耀的。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本书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作者简介
贾江华,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任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1971年生,四川绵阳人。1996年毕业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有《当代中国国际战略衍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曾主持省部级和其他科研为课题3项,参加科研项目若干。
目录
第一章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战略成功谋划
一、新中国外交战略的缘起
二、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开始独立自主的蹒跚走路
三、地缘格局考量下的现实主义外交初现
第二章主动打开国门: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开放的步子怎么迈?
三、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三章时代主题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一、战争还是和平?
二、与人和平相处,怎么独立自主?
第四章国家利益至上:“主权是不可讨论的”
一、国家是个有自己利益的主体吗?
二、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哪些?
三、被妖魔化的“主权”
四、国家利益至上的启示
第五章应对剧变:“韬光养晦”战略
一、关苏起起落落,中国改革破浪行
二、内忧外患:“六四”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
三、对外坚决反对制裁
四、“28字”战略的掌控力
第六章非好战:中国的裁军与军控
一、人类为什么要战争?战争为什么?
二、中国怎么裁军?怎么军控?
第七章睦邻与谋变地缘新格局
一、睦邻友好:“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睦邻中的大国关系:“要得好,大带小”
三、深化合作:“感情深,一口闷”
第八章中国倡导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新秩序、新体系还是新格局?
二、国际格局演义:过程和依据
三、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九章国际社会中的中国
第十章大国争锋:伙伴关系VS均势平衡
第十一章反恐和中国新安全观
第十二章中国式“外交为民”
第十三章外交新理念:”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中国外交战略决策的动力系统
第十五章外交战略谋划的中国气派与风骨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战略成功策略
一、新中国外交战略的缘起
一般认为,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十年一变”。
从1949年到l959年是新中国外交的开端,但却是“一边倒”的艰难经历。
20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协调对话不再,盟友逐渐变成了对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协定,结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等组织结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进行着激烈的“冷战”。中国共产党是在反帝旗帜下夺取政权的,国际国内形势促使社会主义中国选择“一边倒”——联苏抗美战略。1950年年初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事实上与苏联结成了政治军事同盟关系。1950年至l953年在朝鲜半岛上携手合作,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卖国条约及其相关权益。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1950年,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附近。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并出兵抗美援朝,与美国为首的十几个西方国家对抗。由于法、美等国侵略中国南部近邻越南,中国还深深卷入了越南的抗美、抗法战争。因此,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极为紧张,外交上较为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