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下)(幼儿师范)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全延建,李黄主编
出 版 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818000版次: 2页数: 全2册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0652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6年6月,根据教育部2000年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的方案,由南阳幼师负责编写了《社会》(上、下),供河南省幼师学校学生学习使用。在教材的试用过程中,多数一线教师反映这部教材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编写的框架,具有形式新颖、内容通俗、示范性强等突出特点。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有些章节的安排还欠妥当、某些内容显得较为杂乱、个别内容详略欠妥当、有些地方文字不太通顺等。有鉴于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的态度,编者对《社会》(上、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力图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优点的基础上,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使全书更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
目录
上册
上篇 中国历史
第一章 中华文明开端和封建王朝更替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对外交流和开放政策
第三章 古代杰出人物
第四章 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
第五章 宗教文化和风俗节令
第六章 灿烂的文化艺术
第七章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战
第八章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一章 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的文化
第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十五章 河南地方史专题
下篇 世界历史
第十六章 奴隶制文明的兴衰
第十七章 封建制度的兴衰和世界三大宗教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十九章 科学技术革命
第二十章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第二十一章 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第二十二章 当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二十三章 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参考文献
下册
第一章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四章 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五章 中国的改革与开放
第六章 西部大开发
第七章 中部崛起
第八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第九章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
第十章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
第十一章 环渤海经济固的建立
第十二章 别具特色的台、港、澳
第十三章 旅游
第十四章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华文明开端和封建王朝更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170万年前,神州大地上开始有了人,从而揭开中国历史的篇章。从公元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告别了原始社会,迈人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制文明得到高度发展,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公元13世纪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止,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本章中,介绍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学习时应注意到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文化;在封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所经历的王朝;各个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我们了解这些内容,才能研究以上三个社会形态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从而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黄河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一、原始社会的起始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古人类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大约170万年前,已知我国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诞生了。他们使用一些粗糙的石器:并且还会使用火。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的一个小盆地发现了一猿人个体一左一右两颗上中门齿化石,以及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发现用火的遗迹——炭灰。元谋人可能已懂得用火和制造使用工具,他们是最早直立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