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30年的变迁—以宣威海岱镇坡上村为例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永忠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161000版次: 1页数: 187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255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宣威市海岱镇密德村委会坡上村为例来展现云南农村改革30年变迁中取得的成就,其中又主要通过两个赵姓村落的发展变化来揭示起点相同而结局不完全相同的原因。细数这30年的发展变化,坡上村的经济、居住条件、文化教育、基层组织、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教育和人口流动。
坡上村30年的变迁,成就巨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只是量的变化,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由燃煤危机引发的生态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像坡上村这样的典型山区农村,只有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才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赵永忠,男,1972年生,云南宣威人。2003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马克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毕业于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史和云南地方史研究。参加过多部著作的编写,在《思想战线》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导论:改革铺就了农村的小康之路
第一节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农民收入增加
二、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第二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吃:讲究质量
二、穿:时尚靓丽
三、住:宽敞舒适
四、用:追求高档
五、行:快速便捷
第三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章 宣威市海岱镇密德村委会坡上村概况
第一节宣威市海岱镇概况
一、自然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发展
四、基础设施
五、特色产业
六、招商引资
七、扶贫开发
八、新农村建设
九、文化教育
第二节海岱镇密德村委会坡上村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风俗习惯
第二章改革开放30年来坡上村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一节坡上村农业的发展
一、生产队时期的种植业
二、改革开放30年来种植业的变化
第二节坡上村养殖业的发展
一、养殖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养殖业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
第三节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
二、打工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第三章坡上村居住条件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坡上村传统的民居
一、坡上村的长排房子
二、坡上村民居的内部布局
三、建盖新房
……
第四章坡上村教育与文化的变迁
第五章坡上村基层组织的变迁
第六章坡上村的人口流动与村寨发展
第七章坡上村村民观念的变化
第八章坡上村面临的新问题——燃烧危机
第九章坡上村社会经济发展新突破分析
第十章宣威市海岱镇坡上村大事记
结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宣威市海岱镇密德村委会坡上村概况
第一节 宣威市海岱镇概况
一、自然概况
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西汉武帝建元六年(135),设郁邬县(今宣威)。东汉,并郁尊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都(今曲靖)。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含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膏,同时废除州领三县。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后所军电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藩,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