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刘长庚,资树荣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788000版次: 1页数: 508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2807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07年10月20~21日,第九届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伟人故里的湘潭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湘潭大学商学院承办,与会代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六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等近十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共一百六十余名。
会议围绕“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在有近二十位代表做大会演讲及点评的基础上,就“国际资本的流动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策略及政府监管”、“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学者的思考”、“FDI与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等五个专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等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受篇幅所限,现选取了其中57篇研讨会论文予以结集出版,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论文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因此增加了“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这个专题。
近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以不可抗拒的趋势在演进,不仅是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逐渐地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去。那么,在世界经济的浩大潮流中,中国准备好了吗?始于1978年的这场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参与经济全球化,融人世界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需的、必然的选择,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要求。可喜的是,中华民族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令人信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大家庭中,中国这个成员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但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始终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应对来自发达国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的挑战,世界资源的紧缺、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与不稳定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运行。而在国内,我们正面临着生态环境、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等问题。那么,在新的世纪里,关于中国如何走出更为坚实的发展道路,党中央已经确定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思想武器。显然,浩浩荡荡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之路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目录
FDI与中国跨国公司发展
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一
“跨国公司复杂一体化”理论研究最新进展
行业增长性、技术投资博弈与跨国公司技术外溢
结构主义国际投资理论及优化选择
简析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发展新趋势探析
要素的空间流动性、生产区位与国际直接投资
中国在多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利益与风险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形成的效应与地区差异: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
贸易净额、FDI和汇率的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双顺差的汇率调控可行性
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哪些行业受益
我国FDI战略现状与策略探讨
服务业FDI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非商业性壁垒及其应对
腐败对一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的一个实证检验
国际资本的流动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改进
山东省利用日本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外部经济失衡中的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风险分析与政策建议
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新挑战
从军事占领、市场占领到金融控制:强国获取他国财富的演进逻辑
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影响的实证检验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及对中国经济未来影响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通胀与反通胀效应:基于中国1978—2006年的经验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研究: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检验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新特点及影响分析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金融不稳定:直接投资型资本账户部分开放对实际汇率、国内产出波动的影响
FDI的利润汇出、出口创汇能力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欧洲经货联盟统一的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
台湾资本账户开放前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实证研究
对中行和建行二次结汇问题的思考
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策略及政府监管
日本中小企业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变化及影响
日本对中印投资战略调整的研究:政治经济因素探析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拉丁美洲、中东欧以及东亚地区国家的比较研究
论我国外资企业中农民工工资过低的国民福利损失及《最低工资法》的经济合理性
中国和印度吸收外资的产业差异:对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吸收美国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研究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学者的思考
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的战略意图与策略手段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产生机理
从日美结构协议看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经验分析
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
构建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
在小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两种外部效应并存情况的理论探讨:兼论对非洲科特迪瓦公有林地的实证分析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南京服务业外包中心建设研究
当前中国-欧盟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
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
书摘插图
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李种
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邓宁(J.H.Dunning)通过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看法。邓宁认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教育水平、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对外开放程度等,但最重要的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邓宁提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对外净直接投资出现周期性变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40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只有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没有本国直接投资流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00美元低于2000美元属于净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加,并开始出现本国直接投资流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2000美元低于475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本国直接投资流出增长速度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人,但对外净直接投资仍然是负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4750美元属于对外净直接投资的第四个阶段,本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邓宁的上述分析被称为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Path,简称IDP理论)。
托伦蒂诺(P.E.Tolentino)在1993年利用30个国家的数据,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个方面对邓宁的IDP理论进行验证。时间序列分析证明了邓宁的IDP理论的有效性,但横截面分析的结果却不支持邓宁的IDP理论。托伦蒂诺认为,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而且时间上也提前了。但是,刘红忠利用1988-1995年3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假定建立了4个Panel数据模型,以对邓宁的IDP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托伦蒂诺所说的结构变化不存在,邓宁的IDP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高敏雪和李颖俊同样证明IDP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