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与名句名篇(高中语文)/龙门专题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语文,
作者: 蒋念祖,陈国林 主编,孙国强 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龙门书局
出版时间: 2005-6-1字数: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8046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龙门专题》是针对中等程度及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研究开发的,尤其是对尖子生来讲,《龙门专题》是必备图书!
这套书在设计上全面贯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中等程度的学生要特别注意:
“知识点精析与应用”部分侧重夯实学生基础,重点在把基础知识讲细、讲透,适合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部分重点在于拓展学生思维,直接与中高考的难度、题型接轨,适合中等学生提高成绩。
同步学习使用:
《龙门专题》每一节内容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因此可以随着教学进度同步使用,老师讲到哪里,就紧跟着做透哪一本专题。
中高考复习:
“基础篇”适用于第一轮全面复习,全面梳理知识点,从这一角度,专题比任何高考复习资料都要详细、全面:
“综合应用篇”适用于第二轮专项复习,尤其是跟其他专题、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综合时,事半功倍。
“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目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化而来的,因此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准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轻松地应用和解题!
使用《龙门专题》打基础,重点注意每节的“知识点精析与应用”,它分为三个小部分:
知识点精析: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解题方法指导:通过经典和新颖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基础达标演练:可以即学即练,便于巩固。
“能力拓展”栏目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它同样包括三个小部分:
释疑解难:以综合性,关联所学知识,并作深度的拓展和延伸;
典型例题导析:最具代表性的例题、全面的思路分析、有的放矢的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思维拓展训练:完美的拓展训练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知识点精析与应用”用于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基本知识点;复习时侧重使用“能力拓展”栏目,这部分立足于教材,对中高考必考内容进行拓展提升,也包括了一些难点和失分率较高的内容。
此外,“本书知识结构”、“本讲知识网络图”能帮助学生迅速快捷地掌握全部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中高考的复习备考中,还要注意:近年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紧跟第二轮专项复习节奏使用。
目录
上篇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章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第二章 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三章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四章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五章 诗歌鉴赏综合运用
中篇 名句名篇知识
下篇 文学常识识记
书摘插图
上篇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章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考纲解说
自2002年起,高考取消了对现代诗歌的考查,把诗歌鉴赏纳入“古代诗文阅读”的范畴。但在2002年高考中古诗又以新的测试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第一次以主观笔答题的形式测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直到2008年这种简答的考查方式在高考命题中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可见稳定性相当强。
古代诗歌的鉴赏要求明确为:①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考查时通常设置这些问题:诗歌中描写了什么景物(事物、人物)?它有什么特点?此形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属于什么类型?……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也就是既要知其“表”,又要知其“里”。命题方式一般是填空题或简答题。
重点难点
解题方略
1.遵循诗歌形象鉴赏考题解答的一般规律:①看清题干;②整体阅读;③筛选信息;④比较确定。
2.明确诗歌形象鉴赏考题解答的基本要求:①把定其表;对诗歌中的景与物,我们要抓住形、色、声等作具体分析,从而把握景与物的特点;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应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感知。②深入其里:对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表达特定情趣和意味的意象,要熟悉其特殊的内涵;把景、物与人联系起来理解,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在的思想感情。③知人论世: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诤歌的风格,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风貌。④运用术语: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误区警示
1.不能只注意形象的局部,要能整体把握形象,要能整合关键词语。
2.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但具体诗歌有变数,有的意象正好与传统意象相反。
3.不应该用某个诗人的整体风格套其所有诗歌作品,作品要注意诗人多样化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