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及变革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周宪,徐兴无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694000版次: 1页数: 449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505616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文学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关注文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学术和近现代学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以跨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与变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书坛以“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及变革”为主题就是要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推动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目录
前言
典籍思想
欧阳修说《诗》回归本义蠡测
晚宋理学、诗学关系的紧张与融合
一个道统词观的建立
——论《碧鸡漫志》与传统儒家诗论之关系
从《静志居诗话》看朱彝尊的明诗批评
柳如是唱和诗析论
明清《三国志演义》评点形态述论
《婴宁》文本之溯源试探
修辞文体
由句中“兮”之位置推拟楚辞歌诵之别
释赋:从诗体到诗歌技巧及赋体
两汉以来骚体之变革
两个传统——文言与白话
关于《文心雕龙》辞典的编纂
试析况周颐推重太清词的主要因素
论诗歌形象的多义性
诗歌吟诵的时代意义与创意教学示例
历史社会性别
历史的改写与文学的实录
——以颊谷之会为例
沈善宝的早年行迹及文学交游
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者
——吴梅进北大与戏曲研究学科的建立
古代玉石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
启蒙现代性
童话作为一种启蒙话语
——从文化政治视角看童话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菩提道上的善女人
——论陈若曦的宗教小说《慧心莲》
文化对话认同
明清笑话集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
传教士文学与香港基督教史研究
——以伦敦会女传教士柏嘉里的《青山》为例
文化自觉与人类和谐:法国作家与中国思想谈片
论台湾新生代外省小说家的原乡情怀
——以骆以军为例
在全球化下的生存困境
——论朱天文小说中的都市空间与记忆书写
进出森林:战斗?抑或疼惜自然?
——砂拉越华文作家的森林书写
文学哲学美学
文学对哲学的贡献
以陆机《文赋》中的美学理想探讨其《拟古诗》的艺术表现
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戏剧电影
元杂剧“公案剧”情节结构分析
高行健的戏剧理论
——兼论布莱希特与阿尔托的影响
语言社会
中国古代的语言反思
——《郭店楚墓竹简(语丛》解读
隋唐吴语及其影响
社会语言学语体理论探讨
包头语言调查
论坛演讲词选刊
致辞
从古今不同教育方式说起
大学图书馆的人文思考
人文重镇,重振人文:香港中文大学的人文传统及其蜕变
首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及变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书摘插图
欧阳修说《诗》回归本义蠡测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李家树
大约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时尚倾向抛弃旧的包袱,而另外创立新说。①庆历以后这种立新精神,是宋代学者对汉、唐笺注干百年来训诂名物的孜孜以求感到厌倦而激发出来的。汉代章句训诂之学,后期逐渐发展成为凝固的状态,隋、唐义疏虽然虚实繁简未必完全相同,立场和古文经并无差异,因此,宋代自辟蹊径,不再墨守前人传注。特别是唐代有了佛经的雕版以后,到五代,刻了《九经》和《文选》等书,北宋时又刻了《十五史》和诸子等书,学者得书方便,见多识广,更易比较研究;又受了禅宗“呵佛骂祖”的影响,敢对学术界的权威人物和经典著作怀疑,所以宋代的疑古辨伪能蓬勃发展。② 疑古辨伪的风气由唐代启其端,到宋代已非常盛行。王十朋(1112—1171)《梅溪先生文集》卷十三《问策》说:
《诗大序》,世传为子夏作久矣,而唐韩子不信之。《春秋传》为丘明释经久矣,而啖、赵之徒不信之。《易系辞》为夫子作无疑矣,而近代欧阳子不信之。至于疑《五千言》非老子作有如崔浩,疑《答苏武书》非李陵所作有如刘知几,有谓《周礼》非周公之书,《家语》非孔氏之书。文籍去古稍远而见疑于后世者非一,《五经》且不见信,而况其他耶!夫孟子之不信《诗》、《书》也,以“血流漂杵”与夫“孑遗”之言,诚有不足信者,而后世诸儒所疑经史,其亦有所见如孟子否耶?抑亦出于穿凿而好为异论耶?岂历世浸久、简编漏传、传闻谬误、实有可疑者耶?其所疑亦必有得有失而不可以一概论耶?信其所可信,疑其所可疑,斯善观书者也。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