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社会与环境,
作者: 周毅 著
出 版 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2-1字数: 605000版次: 1页数: 681印刷时间: 2001/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11454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发展林业,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实现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被,应按照地理条件的客观实际和自然规律对西部植被进行恢复与重建;其次,要注意西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反对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再次,要把西部开发当成一项系统工程,从系统的高度进行设计和安排,既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也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可能性;既要安排退耕还林、制止滥砍滥伐,也要考虑到群众的吃饭、烧柴的解决办法。在水土保持措施中,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最后,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科学研究、人才交流、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同时,高度重视树木烂皮病和溃疡病为主的病虫害对西部开发的潜在威胁,尽快解决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之,上述这些既是《西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书阐述的主要观点,也是西部开发工作中上上下下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既是实践提出来的理论问题,也是理论应该解决的实践问题,从此不难看出该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周毅是作家出身转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双栖青年学者,已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史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出版获中国图书奖的《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专著30余部;并在《新华文摘》、《社会学研究》等海内外学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至今科研成果逾3000万言。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CSSCI》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公布:“作者在各学科发文篇数分值排序前10名”中,周毅在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并列第四;并在此基础上,于“作者发文总篇数分值排序前100名”统计中排名第一。
目录
序
上编 西部人口环境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人口环境系统
(1)人口环境运动
(2)人口能流与生态环境平衡
(3)人口环境容量与质量
(4)人口环境系统特征-9可持续发展动因
2.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1)人口险境图
(2)双刃剑
(3)难以负荷的承载力
(4)隐形的狼
3.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威胁
(1)环境背景值及其有害物质污染
(2)远离大自然的人造景观
(3)中国人口与环境问题
4.环境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反贫困
(1)环境与贫困
(2)公众、环境意识
(3)环境质量的消费性
(4)发展的环境代价
(5)融合环境与发展关系
(6)坚持“三个效益”统一
(7)西部可持续发展难度及其克服
二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1.人口压力与资源极限
(1)适度人口理论
(2)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3)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
2.从依赖稀缺资源到偏重智力资源
(1)智力资源
(2)资源辩证观
(3)高科技对人类资源的贡献
3.土地淡水能源
(1)中国土地资源
(2)淡水资源
(3)能源分类及需求
(4)西部能源基地
4.资源优化配置
……
三、人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下编
一、区域经济关系调节
二、西部要素市场培育
三、东西联动决战,发挥特色经济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编 西部人口环境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人口环境系统
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认识人口这个举世瞩目的热点,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协调环境管理与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1)人口环境运动
人口寓于资源、环境之中,三者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巨大系统。人口是总系统主体,是人类及其群体的泛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是指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人口既是该系统独立核心,又是资源的重要成分,还是环境的能动要素。三者呈同心圆状共存互动结构,其发展方向有三:三者协调,属良性循环。包括结构性、功能性、区域性和时段性四大协调;三者基本协调,但存在干扰和制约因素,属中性循环;三者失调,属恶性循环。可分为自然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三大失衡。
人口是开发自然环境的重要资源、力量和动力。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基本生产力。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谈不上开发环境,人类对地球的开发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扩大。然而人口也是社会消费的主体。过多的人口将对自然环境构成压力,即人口数量与人口环境质量成反比。人口越多,对环境压力越大,环境质量越差。人口增加必然需要开垦土地,兴建住宅,采伐森林,开辟水源,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甚至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统一体。
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等都是非人类创造的自然物质,他们都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因素。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地理条件结合,即形成具有一定特性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自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相对生物来说,自然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主体。另外,自然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非生物因素之间以及生物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由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就叫做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不是孤立、静止地生活,而总是结合成有机整体、形成生物群落,所以自然生态系统又可以概括为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