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钱穆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汪学群,武才娃 著
出 版 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15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153259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钱穆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维护中国文化精神的国学宗师。他著作等身,发前人所未发,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钱穆是一步一步靠自学铸造辉煌的典范,他从20世纪初期的江南乡村走出来,靠自学成为当时北京大学最著名的三教授之一。
本书以客观、理性、传神的史记笔法,还原了一个学术大师富有传奇色彩的立体人生。本书以钱穆的生平为线索,融他的思想、人格、学术、才情于一体,写出了一个颇富争议的社会活动家、一个真实的人间学者。
内容简介
钱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1895年7月3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九)生于无锡,1990年8月30日卒于台北,享年96岁。这位世纪老人以其博学精思、著作等身而享誉学界,是20世纪国学泰斗之一。
本书把钱穆置身于整个时代的洪流之中,从他的人生轨痕之中折射着20世纪的时代特征。同时,把钱穆置身于普通的人群之中,其中也有他的欢乐与痛苦、高尚与卑微、天才与平庸、成功与悲哀……读本书带来的将是心灵的强烈震撼、阅读的无尽回味,人生的深刻反思。
作者简介
汪学群,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江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尤其是清代思想史的研究。著有《钱穆学术思想评传》、《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清初易学》、《清代思想史论》。
目录
第1章 心路历程文化人生
第2章 人杰地灵发愤苦读
家世及幼年时代
果育学校的培养
未卒业的中学时代
第3章 回报桑梓自学名家
乡间小学教书
执教中学
致良知以明心性
探国故寻新知
平息经学今古文之争
第4章 北上教书文惊学坛
最受欢迎的老师
谈笑有鸿儒
以儒墨梳理诸子
老子其人其书考辨
从宋学看清代学术
第5章 南下辗转情系国族
辗转教学
新国史的马前卒
转入文化史的探索
第6章 创办新亚文化培壅
创办新亚书院
文化人生互诠释
传统政治非专制
大视野的理学观
第7章 移居台湾笔耕不辍
为中华文化献终身
集孔子以来之大成者:朱熹
终归文化史学
第8章 高山景行后学楷模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2章 人杰地灵发愤苦读
钱穆是江苏无锡人。无锡,汉代开始设置县,属于会稽郡。县西有锡山,秦朝时曾产锡,汉代锡尽,因以无锡为名。三国吴国废县,两晋重新设置,元代升为州,明代又设为县,清代属于江苏常州府。无锡虽然后来没有锡,但却经济发达,人才辈出,为“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钱穆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必然造就日后的辉煌。
家世及幼年时代
钱穆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曾经造访过七房桥的美国学者邓尔麟对钱氏的家世、先祖有这样的描写:中国的祖宗像民间英雄一样,往往是功大于过的。“钱家的祖先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人死后,品德会被夸大。对祖先了解越少,祖先的功德就越高。当初有一位外来户叫钱心梅,他来到七房桥并发了迹,死后葬于七房桥东北部,只有七房桥钱氏家族认他为老祖宗。在鸿声里祠堂编印的钱氏宗谱里标明心梅公是第一任吴越王的第二十二代孙。可是与王族有血缘之亲却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在整个吴语区的钱姓人氏通通都是吴越王的后裔。重要的是在钱氏祖父祠堂牌位里,心梅公在九个族兄弟中被排到第七位。心梅公的生卒年月无人知晓。但人们却都清楚他是在16世纪后期明代一条鞭法之后在该地定居的,并给他自己家族定为第七房”。七房桥这一支钱氏的远祖是心梅公,即钱穆的18世祖。约在明代后期,即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钱塘江畔临安县住着很多钱姓人家,因躲避官府的迫害,逃散到各地。其中七八个人就迁居到无锡南门外。心梅公在七房桥,钱鸿声到鸿声里,其余在荡口、马桥等地扎下根。当时无锡南门外一带还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钱氏的祖先们就以田为业,逐步发展起来。
钱穆的曾祖父钱绣屏,清嘉庆十五年(1810)生,国学生。祖父钱鞠如,道光十二年(1832)生,邑庠生。父亲钱承沛,字季臣,同治五年(1866)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