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冯友兰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田文军 著
出 版 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00000版次: 1页数: 156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153201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后,他参照西方现代的哲学观念和学术方法,写成了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追求国家民族的复兴,写成了“贞元六书”,建构了“新理学”体系;七十多年的学术耕耘,七百多万字的理论著述,他的思想,他的人生,至今仍是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着力探讨的对象和课题。他就是冯友兰!《大家精要》之《冯友兰》带大家走进冯友兰的世界!
内容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以后,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及常委。曾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的人生理想与学术追求。他参照西方学术方法写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建构了“新理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领域的重要成就与巨大贡献,使他成为现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
作者简介
田文军,1948年生,湖北省鹤峰县人。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宋明哲学、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成果较多。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冯友兰新理学研究》、《冯友兰学案》、《冯友兰传》、《中国辩证法史》等。
目录
第1章 少年时代
一、“复盛馆”冯家
二、武昌家塾的新风气
三、在崇阳县衙的感悟
四、唐河高小的“预科”
五、上海中国公学
第2章 北大学子
一、初临“沙滩”的见闻
二、走进学问的天地
第3章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一、初抵纽约
二、神交柏格森
三、拜访泰戈尔
四、赫贞江畔的沉思
第4章 清华园的教授生活
一、重返开封
二、燕京教坛
三、水木清华
第5章 在“南渡”岁月里
一、抗日烽火
二、游访欧洲
三、讲演风波
四、西南联合大学
五、“贞元六书”
六、凤凰涅槃
第6章 重返北京大学
一、“三反”“五反”
二、四级教授
三、“家有乃贯,膝下无子”
四、学术良心
五、“树立一个对立面”
六、旧史新编
第7章 晚年的坎坷与求索
一、“文革”前夜
二、“反动学术权威"
三、“旧邦新命”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书摘插图
第1章 少年时代
二、武昌家塾的新风气
冯台异获同进士出身,时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这一年,冯友兰年仅三岁,弟弟冯景兰才出生。
据冯友兰晚年回忆,他父亲获得进士身份以后,以知县任用。但父亲不愿意到偏远的省份去做知县,便自己出了一些钱,以“指省”的方式被分派到了湖北,在武汉“候补”,冯友兰只能跟随母亲留在祁仪老家生活。1904年,冯台异在武昌方言学堂得到一个会计庶务员的职位,才把冯友兰母子接到任所生活。随同冯友兰来武昌的还有弟弟冯景兰、妹妹冯沅君。
武昌方言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清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其变科举、兴学校思想的支配下,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后来自强学堂的算术科合并到两湖书院,格致、商务两科停办,只办方言一科,于是自强学堂变成了方言学堂。武昌方言学堂开办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四科,是我国近代史上创办较早的外语学校之一。
冯台异任职方言学堂,以及后来署理湖北崇阳县政,都得到了梁鼎芬的帮助。梁鼎芬乃晚清名士,因张之洞举荐,为官湖北,曾出任武昌知府。
当年,冯台异进入武昌方言学堂时,正值梁鼎芬兼任方言学堂监督,实即校长。冯台异“得缺”去崇阳做知县时,梁鼎芬已经代理湖北藩台。梁鼎芬晚年思想保守。但冯台异在湖北任职期间,梁鼎芬显然属于倡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的张之洞一系的人物。
冯友兰的家庭,在唐河祁仪富甲一方。生活方面,冯家虽然崇奉勤俭,但早已形成乡镇上殷实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