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资源枯竭问题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于立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1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30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资源枯竭问题研究丛书》之《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一书侧重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稳定的“内在稳定器”模型、不稳定规律性、资源性贫富差距、“三渔问题”以及林权制度改革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务院先后确定的六个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为典型案例,在系统地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龟壳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社会不稳定规律,重点研究了资源性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以及产业转型的最佳路径、“三林问题”与“三渔问题”的特征与解决办法等重大问题。
目录
前言
1 研究框架与“龟壳模型”
1.1 现实问题与治理成效
1.2 社会稳定“龟壳模型”
1.3 社会稳定基本经验
1.4 主要政策建议
附录 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不稳定规律
2.1 不稳定规律的“五步曲”
2.2 第一步:诱因——矿山国有企业破产
2.3 第二步:端倪——集中群体上访
2.4 第三步:激化——特大群体事件
2.5 第四步:转变——黑恶势力形成
2.6 第五步:恶变——政权运转失常
2.7 结语
附录 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矿区案例分析
3 资源性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
3.1 贫富差距的类型
3.2 资源性贫富差距的含义与分类
3.3 资源性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
3.4 资源性贫富差距的社会心理分析
3.5 结语
附录 某省三起恶性案件的社会心理剖析
4银行存贷利差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4.1 银行存贷利差的“三个定律”
4.2 存贷利差与贫富差距的关系
4.3 模型与变量的经济分析
4.4 结语
附录 银行存贷利差与贫富差距的关系与对策
5“三林问题”与林权制度改革
5.1 “三林问题”的特征
5.2 “三林问题”的根源
5.3 林权制度改革
5.4 结语
附录 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与启示
6“三渔问题”与公共政策
6.1 “三渔问题”与抢捕现象
6.2 资源性质与“公地悲剧”
6.3 抢捕暴利与“囚徒困境”
6.4 捕捞冲突的机理分析
6.5 结语
附录 关于调整辽东湾海蜇捕捞管理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2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不稳定规律
本章分析研究辽宁省葫芦岛市(原锦西市)杨家杖子矿区案例表现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社会不稳定“五步曲”规律。其中,每一步的背后都对应一两个主要因素。如果处理得好,不一定都发展成重大社会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偶然变必然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防微杜渐,引以为戒。
2.1 不稳定规律的“五步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发生的社会不稳定事件大多集中在资源开采地区,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或矿区)。杨家杖子矿区的社会不稳定现象,对全国440余个资源枯竭型矿区、50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杨家杖子矿区(简称“杨矿”)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1999年宣布破产。该矿区在破产后的五年多时间里,连续发生多起社会不稳定事件,而且愈演愈烈,逐步升级。1998年11月,矿区破产工作开始运作,1999年11月正式宣布破产。此后,发生了从零星个人上访发展到集中群体上访(聚众上访,1999年),再发展到特大型群体滋事事件(2000年2月,简称“227事件”),直到形成黑恶势力(2005年1月5日启动专案,简称“105事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甚至出现恐怖组织苗头,局部政权不能正常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