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深处的眼睛
分類: 图书,小说,侦探/悬疑/推理,
作者: (英)伦德尔著,潘崇堃译
出 版 社: 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8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4433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为天才作家,鲁斯•伦德尔,尤擅犯罪心理分析,对人性的贪婪、欲望、残酷和黑暗往往有精准到难以想象的刻写。《黑暗深处的眼睛》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人性潜流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8月一个寂静早晨,出身于英国东部埃塞克斯乡村备受尊敬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维拉被判处绞刑。她亲手杀死妹妹,从此家喻户晓、臭名昭著,给家族带来毁灭性打击。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纷纷否认和她有任何瓜葛。
然而,究竟是什么让曾经亲密无间的两姐妹反目成仇、让维拉痛下杀手呢?生活考究、循规蹈矩却嫌贫爱富、看重门第的维拉,曾经被哥哥视为体现中产阶级妇女传统美德的典范,究竟怎样一步步踏上不归路?是因为她嗜血成性,还是因为心理疾患?
维拉十几岁时看护的小女孩凯瑟琳神秘失踪,凶手到底是谁?辛顿村神父家的女仆埃尔西投井自尽、维拉年轻时经常看望的希思罗普太太暴亡,都引得众人议论纷纷。这一切对维拉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归来的丈夫为什么要弃她而去?英俊潇洒、神秘莫测的儿子弗朗西斯为什么总是冷酷无情地捉弄她?同样被哥哥视为中产阶级女性楷模的伊顿真是貌若天仙、温柔多情的天使吗?真是纯洁无暇、善良无辜的受害者吗?伊顿的追随者柴德•汉姆内是否最终投入维拉怀抱?人们都怀疑维拉的小儿子杰米是私生子,他的父亲到底是谁?生母真是维拉吗?
维拉死去三十五年以后,一个名叫丹尼尔•斯图尔特的作家为了重新撰写维拉的生平、发掘她的作案动机,找到了维拉的外甥女菲斯。菲斯的追忆揭开了朗利家族埋藏多年、不为人知的一桩桩秘密,拨开了人们心中的迷雾,把人性的阴暗和冷酷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故事结尾处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悬念,任由读者去分析、评说。
《黑暗深处的眼睛》不仅讲述了维拉案件的前因后果,还把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凯瑟琳失踪案和桑尼•德汉姆谋杀案巧妙交织在一起,扑朔迷离的情节和优雅深情的笔触引人入胜,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此外,作者还超越了普通意义的侦探小说,细腻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中期前后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画卷和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和人性的摧残令人触目惊心!
作为出色的侦探小说,《黑暗深处的眼睛》荣获1987年埃德加•爱伦•坡奖最佳小说。作为出色的侦探小说大家,鲁斯•伦德尔曾是世界上惟二四获世界推理小说顶级大奖的作家。与此同时,她的小说还因无法忽视的强烈的文学色彩备受英国文学界的推崇。
作者简介
鲁斯伦德尔,又名Barbara Vine。世界知名侦探小说作家。生于1930年。她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出身于朴利茅斯的贫寒之家。母亲生于瑞典,长于丹麦。生下女儿没多久,她就患上了多种硬化症。
在诺顿公立中学毕业后,芭芭拉薇安在当地几家报纸做过记者与助理编辑。1950年,20岁的她与一个叫唐纳得伦德尔的记者结婚了。接卞来的两年,她不再工作。1953年,她惟一的孩子出世了。从此,她成了专职家庭主妇。也曾写作,未获发表。在从事侦探小说写作之前,她尝试过许多文体。1964年以前,她写过六部侦探小说,未曾获准走向读者。1964年,她的第一部犯罪小说《From Doon with Death》终于得以出版。她塑造的侦探形象雷根纳韦克斯福德警官得以问世,作品大获成功,确立了她作为天才新人的地位。从那以后,她声誉日隆。
1975年,她与唐纳得离婚。1977年,再婚。从那时起,她都与家人生活在英国一幢乡村别墅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恢复了曾经中断的写作。除了那些非虚构作品之外,她出版了将近五十部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她的小说以惊悚、恐怖,令人震惊著称。其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以韦克斯福德警官为中心形象的警察程序小说;二、重在对罪犯的变态心理予以研究的小说,如(The Lake of Darkness》、《A Judgement in Stone》;三、20世纪80年代以Barbara Vine为笔名发表的作品。发表于80年代的作品给她带来了莫大的声誉。芭芭拉薇安说自己是在不同的文类之间舞蹈。她说,作家要是将自己固定在一种类型小说当中,会不断变得干枯。所以,她并不自我固着于侦探小说。
可以说,芭芭拉薇安缩小了侦探小说与纯文学之间的界限。她的非凡想像力、对城市与乡村生活的敏锐洞察力,是不容置疑的。
目录
写在阅读之前
作者简介
导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维拉死去的那天清晨,我很早就醒来了。
窗外,鸟儿开始呜叫。我们居住的郊区林木葱郁,枝繁叶茂,小鸟比乡下多,叫声也更加响亮。在德汉姆内山谷——维拉的房子外面,鸟儿可从不这般鸣叫。正如勃朗宁描绘的那样,一只画眉鸟正在唱着动听的歌,每支歌都鸣唱了两遍。那是一百年前八月的一个星期四。其实,画眉鸟并不是真的啼鸣两遍,只是叫声冗长而已。
此时,人们知道,有个人即将死去。其他形式的死亡能够被预料、猜测甚至带着几分确定,但都不可能像这样确切地知道会在哪个小时、哪一分钟,没有丝毫的生还希望。维拉将在八点钟死去。我开始感到难过。我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竖起耳朵,听着隔壁的动静。一般情况下,我睡醒的时候,父亲一定也醒来了。但我不敢肯定,母亲是否睡醒了。她从不掩饰对我父亲的这两个妹妹的厌恶之情,而这正是父母他们产生裂痕的原因,尽管他们仍然同住一室,同睡一床。那个时候,人们可不像现在这样轻松地离婚。
我想起床,但是首先得确定父亲在哪里。要是我们在走廊里碰上了,那多尴尬: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都想上厕所,可又礼貌地彼此谦让。在看见他之前,我需要梳洗打扮,穿戴妥当。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除了画眉鸟那冗长的鸣叫,听不到任何动静。
我相信,他会像平常一样去上班。而且,不会提到维拉的名字。自从父亲上次看望维拉之后,我们家就再没提起过这件事。对他来说,这也是些许安慰吧,没人知道。一个男人可以和双胞胎妹妹关系很亲密,却不让别人知道,甚至连邻居都不知道,他就是维拉的哥哥。银行客户对此也一无所知。如果今天银行的出纳组长对于维拉的死品头论足,我相信,父亲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露出略带感兴趣的表情,说几句恰如其分的陈词滥调。毕竟,他还得活下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