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洪涛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8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0808289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核心主题为彰显政治哲学发展的“古今”与“中西”的纵横两个维度,以便对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政治哲学的理论研究作清理工作,为政治哲学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和学术储备等。 全书主要包括语言与权力——探索早期政治权力的发生及其特点的一个视角、政治哲学与城邦、《论语》之政治学——“为政以德”章释义等内容。
作者简介
洪涛,1968年生,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从事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研究。著有《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编有《历史与理性》、《经学、政治与现代中国》(合)、《西方政治学说史》(合)等,译有柏拉图《政治家》、卢梭《论语言的起源》、鲍曼《寻找政治》等。
目录
自序
语言与权力——探索早期政治权力的发生及其特点的一个视角
政治哲学与城邦
《论语》之政治学——“为政以德”章释义
现代大学中的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课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实证主义
浪漫主义、政治及其他——兼论郁达夫
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问题语境
“历史终结论”与新保守主义的“激情”
帝国时代的政治——《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重述
书摘插图
语言与权力——探索早期政治权力的发生及其特点的一个视角
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讨论人类公共权力的起源及其各具形态的原因问题上,得以把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发展趋向结合起来。语言的产生及其物质特性,与政治权力的发生及其特点,这二者之间有何必然联系,这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关于公共权力的特征与语言文字的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早有学者论及。柳诒激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指出:“吾国幅员辽阔,种族复杂,而能抟结为一大国家者,即持文字为工具也。”①英国学者古迪和瓦特也提出,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须归结为在公元前8世纪以腓尼基字母为基础的古希腊文的出现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②他们都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权力的发生和权力运作的方式都与语言相关。我们把这一个问题分解为两个相关命题:一个是权力的发生有赖于语言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是语言的物质特性对于公共权力的结构及其运作起着制约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