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论 2000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李刚,陈勤 主编,关冬梅,陈洪江 副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9-1字数:版次: 1页数: 30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33138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新论》是第四届广西高校教学重点建设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对科学社会主义系列课程进行整合的成果。
目录
第一章 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二、公正与平等: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
三、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四、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萌芽
一、乌托邦思想: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览
二、天下大同:中国式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公社与新村的兴亡: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艰辛的开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一、重心东移: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从西欧细流到全球洪波:20世纪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实践
三、开天辟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四、兴盛与危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
第五章 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奋起
一、寻求变革: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
二、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衰亡
三、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
四、历史并未终结:社会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导向
一、别无选择: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新解读
二、不容置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另辟新路: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二、本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新的道路设计
第八章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悖论:计划经济体制何以不能长期维系
二、市场经济: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正道
三、回归正轨: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
四、复兴社会主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验
第九章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前提
四、自由、民主、人权: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十章 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二、民族问题失误:苏东剧变的缘由
三、独立自主:中国社会主义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
一、摈弃教条: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拒绝僵化: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
三、扬弃与超越: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四、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第十二章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
一、方兴未艾: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二、迎接挑战:时代变迁与社会主义
三、理论创新:当代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
四、深刻反思:俄罗斯、东欧的社会主义思潮
第十三章 结语
一、求真务实: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方法论
二、痛定思痛: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为何失败
三、回归本原:还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
四、直面挑战:社会主义将在创新发展中浴火重生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在被史学家称之为“红色年代”的岁月里,社会主义不仅令贫苦无助者一心向往,而且曾经是整个知识界和上流开明人物的思想时尚。在布莱希特、阿拉贡、加缪、德莱塞、罗曼•罗兰、罗素、鲁迅、芥川龙之介乃至后来的毕加索、萨特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的履历中,无不有参加共产党或者自称社会主义者的经历。社会主义从西欧的涓涓细流一变而成为全球的浩荡洪波。通过各种方式,左派组织在全世界快速繁殖、日渐壮大,眼看着这小小寰球就将成为“赤旗的世界”。到20世纪60年代,持续的“左派烧”更是热遍全球。史无前例的中国“文革”且不用说,l968年的法国“红五月”也可算惊天动地。毛泽东的小语录本,在全球时尚青年们的手中挥动。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学生反战运动交相辉映,人们在白宫前“炮打司令部”。广获同情的越南和古巴以及大多数刚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亚、非、拉弱小国家,都竞相把社会主义和国有化当做救国救民的良方。从毛泽东到格瓦拉、德钦丹东、阿拉法特等穷苦人和受难者的领袖,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各地众多青年学子心中的明星和偶像。
这一切距我们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