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 (中、外)2002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曾繁仁主编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版次:页数: 29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33376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外美育思想的概括总结与借鉴吸收,是我们今天进行美育研究及建构新美育观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几部美育理论方面的书,对中外美育思想史的系统研究,尤其是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还较少见。这与全社会对美育工作的日益重视程度和对美育研究的更高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组织力量编撰了这部评传,意在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并以此作为我们进行中外美育思想史研究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
该书是对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美学家、文学家及教育家美育思想的研究,共选取20余位中外著名美育思想家为评述和研究对象,分中国卷、外国卷予以编排,选取标准以有相对系统的美育思想和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为依据。该书的编著方式虽是对单个的美育思想家的专题性研究,但人选编排上及著述内涵、倾向上都力求构成史的线索。对每个研究对象,既联系其政治倾向、哲学观念、教育理念、社会与人生理想对其美育思想作系统、全面的概括总结和分析评价,又注意其与前后时代和同时代人美育观念的关联,以求通过个例研究使读者对中外美育思想的嬗变有一个历史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对不同美育思想家,尤其是中外美育思想各自不同的内涵与特色有一个相互映照和比较。而对每一位传主,都要求把对其美育思想的阐述与评价有机统一起来,在阐述的系统性、评价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刻性上见出编著者的独特识见。
目录
走到社会与学科前沿的美育(代序)
柏拉图:美是受教育者热爱的对象
一、使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
二、美是使事物在实际上成其为美的
三、美是受过教育者热爱的对象
亚里斯多德:在和谐中达到至善和幸福的境界
一、躬于思辩和实践的人类导师——生平
二、美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美育思想在哲学体系中的定位
三、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的美育思想
卢梭:培养健全的“自然”人
一、坎坷的一生
二、卢梭的基本思想——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三、卢梭的美育思想
莱辛:文学使人生变得更美好
一、生平:文学的打工者
二、《拉奥孔》:诗是生活的戏剧
三、《汉堡剧评》:戏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
四、美育思想:文学的所有类型都是使我们变得更好
席勒: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
一、生平与时代
二、美育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美育产生的人性基础
四、美育对人性的作用
五、审美:从必然通向自由
圣西门:苦难世界的福音
一、不平凡的一生
二、空想与实证的天才结合——圣西门的社会学说
三、苦难世界的福音——圣西门的美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与美育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一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人的理想与审美教育思想的统一
三、马克思、恩格斯美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杜威:审美与人生
一、杜威的生平
二、经验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
三、杜威的审美教育思想
列宁:文学能教育、鼓舞和引导人民前进
一、生平
二、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三、美育思想
马卡连柯:美的集体与集体的美
赫伯里德: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戈尔曼等:情感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后记
书摘插图
柏拉图:美是受教育者热爱的对象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在西方教育史上开一代风气的大教育家。他在哲学上主要师承苏格拉底,又继承了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人丰富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以“理念说”为中心的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古代希腊光辉灿烂的城邦文明走向衰落的时期。希腊各国既饱尝了兄弟阋于墙的内乱之苦,又面临着异族入侵的潜在威胁。他的一生经历了社会中种种动乱、篡权和战争。他在《对话录》中既对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又推崇理性,彰扬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构筑形而上的理念世界。在从事实际政治活动屡受挫折之后,柏拉图把救世匡俗的热情与抱负倾注到著书立说、设馆授徒的教育事业上来,力图培养一代“哲学家王”式的新人,去实现他的理想社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反复思之,惟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可见,他并不是一位埋头书斋的学者,而是一位学以致用,立志改造社会的实践家。哲学与改造社会这二者的中介和桥梁正是教育。柏拉图把自己学术思想最成熟的四十年贡献给了他创立的“学园”,并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逐步完善和发展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教育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是古代社会极富代表性的美育大师,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具有启示价值的思想遗产。直到今天,柏拉图仍是当代颇有活力的古代思想家之一。仅就美学与文学理论的狭小范围来看,他的某些观点已经成为现代叙事学、读者反映理论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