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丛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崔希亮等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113215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汉语语言文字具有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的特点,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也有自己的特点。本书以日本和韩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他们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问题,研究外国留学生对汉语的认知加工过程,揭示影响语言识别和理解的各种不同因素,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可以为汉语二语习得与认知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本书适宜于语言学研究者、对外汉语教师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生阅读。
作者简介
崔希亮,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熟语。已发表的论文有“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空间方位关系及其泛化形式的认知解释”、“事件的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等四十余篇,著作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等。
目录
前言
综述与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研究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语音习得专题
汉语语音研究与汉语语音教学接口中的若干问题
韩国、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
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音韵母的实验研究
英日韩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对比研究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汉字习得专题
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字形自然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
中级阶段日韩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
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
词汇习得专题
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
日本学生汉日同形词词汇通达的实验研究
日本学生汉日同形词学习难点考察
语法习得专题
汉语空间方位场景与论元的凸显
日朝韩学生汉语介词结构的中介语分析
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
汉语“把”字句认知表征图式的实验研究
中外学生汉语“把”字句认知图式的对比实验研究
汉语完结体与结果体研究
后记
书摘插图
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一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非客观主义)。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