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探区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王永春等著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733000版次: 1页数: 448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16198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对吉林探区,包括松辽盆地南部、伊通地堑的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先进勘探技术的应用和勘探经验进行了介绍。这些理论及勘探技术与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陆相盆地油气藏的研究和勘探也有借鉴意义。
本书为油气勘探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勘探理论和实际应用资料,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上篇松辽盆地南部
第一章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地质特征
第一节 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基底构造
第二节 盆地演化特征
第三节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第四节 断层特征
第二章 地层层序与沉积环境
第一节 地层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
第二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第三节 沉积体系特征与展布
第三章 松辽盆地南部烃源岩与石油地球化学
第一节 烃源岩分布特征
第二节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节 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油源对比
第四章 松辽盆地南部储层特征及分布
第一节 储层类型
第二节 砂岩储层特征
第三节 裂缝性储层特征
第四节 火山岩储层特征
第五章 松辽盆地南部流体特征与含油气系统
第一节 油气水性质
第二节 盖层和含油气组合
第三节 含油气系统划分及其特征
第六章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藏类型及聚集规律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第七章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气源
第二节 典型天然气藏解剖
第三节 天然气分布规律
中篇 伊通地堑
第八章 伊通地堑主要地质特征
第一节 伊通地堑勘探概况
第二节 伊通地堑主要地质特征
第九章 伊通地堑主要地质特征
第一节 烃源岩特征及生排烃作用
第二节 伊通地堑储盖层特征及分布
第十章 伊通地堑油气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油气藏特征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机制
第三节 油气分布规律
第四节 油气富集和分布的主控因素
下篇 吉林油气勘探实践
第十一章 吉林油气区勘探现状与简史
第一节 勘探现状
第二节 勘探历程
第十二章 油气勘探发现与实践实例解剖
第一节 背斜构造油藏勘探发现与实践
第二节 复杂断块构造油藏勘探发现与实践——木头油田
第三节 低阻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实践——大老爷府油田
第四节 构造与岩性复合型油藏勘探发现与实践
第五节 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实践
第六节 稠油油田的勘探发现与实践——套堡油田
第十三章 吉林油气勘探理论
第一节 吉林油气勘探地质理论认识回顾
第二节 松辽盆地南部大型岩性油藏形成理论
第十四章 吉林油田油气勘探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吉林油气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节 油气勘探配套技术与应用
第十五章 吉林含油气区油气资源评价
第一节 国外油气资源评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内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第三节 吉林探区初次、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特点
第四节 三次油气资源评价
第十六章 吉林含油气区勘探潜力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资源潜力与勘探目标
第二节 未来勘探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勘探思路与勘探发展战略
第十七章 油气勘探经验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篇 松辽盆地南部
第一章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具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两种动力控制:一是地壳深部地幔物质的热动力,上地幔隆起大陆壳张裂;二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动力。盆地早期发育主要受第一种动力的控制,中、晚期发育主要受第二种动力控制,由于两种动力性质的差异,使盆地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早期裂谷、中期坳陷和晚期抬升褶皱的特点。
第一节 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基底构造
一、区域构造背景
松辽盆地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的东端,属于吉黑地槽褶皱系,西部为早海西褶皱带和晚海西-印支褶皱带,东北部是加里东增生褶皱带,南邻华北地台北缘——加里东增生褶皱带。盆地边界受深断裂控制,西部为嫩江断裂,南部为开源-赤峰断裂,东部为依兰一伊通断裂,北部受塔溪一鸡西断裂控制。盆地基底具有拼合特征(图1—1)。基底断裂控制盆地的形成和发育,同时对上覆盖层沉积及构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