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地质特征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地球科学,地质学,
作者: 陈波 著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411000版次: 1页数: 264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1650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南方白垩纪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不同类型白垩纪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南方主要白垩纪盆地的沉积储层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白垩纪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南方白垩系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勘探潜力。书中重点阐述了南方白垩系所具有的储层、盖层优势及与它生油气源形成的成藏组合特征、白垩系的油气成藏规律、成藏模式及白垩系的勘探潜力。
本书适合从事油气勘探的科技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一节中国南方白垩纪地层分布特征
第二节中国南方主要构造单元划分
第三节中国南方盆地构造演化
第四节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类型划分
第二章 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的构造特征
第一节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发育区域背景的差异性
第二节主要白垩纪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
第三节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构造格架特征
第三章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沉积充填特征
第一节 白垩纪盆地的形成背景与盆地类型
第二节主要白垩纪盆地的沉积特征
第三节中国南方白垩纪沉积盆地生、储、盖条件分析
第四章 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地质特征
第一节 白垩系及上覆、下伏地层烃源岩条件分析
第二节白垩系储层特征
第三节白垩系盖层特征
第四节 白垩系生储盖组合类型及特征
第五节构造活动对白垩系油气保存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第一节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典型油气藏解剖
第二节江汉盆地沔阳凹陷开先台白垩系油藏解剖
第三节苏北盆地陈堡地区上白垩统典型油藏解剖
第四节朱家墩白垩系典型气藏解剖
第五节南鄱阳盆地白垩系油气藏解剖
第六节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第六章 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藏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评价
第一节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
第二节中国南方白垩系有利成藏组合
第三节中国南方白垩系有利勘探方向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国南方白垩纪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一节 中国南方白垩纪地层分布特征
一、南方白垩纪地层分布特征
中国的白垩纪地层主要发育陆相沉积、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且分布广泛。根据地层发育特征可将其划为10个地层区(郝诒纯等,2000)。其中,白垩纪地层在南方和北方的沉积类型明显不同。
中国北方白垩纪地层以暗色或夹杂色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中、粗砂岩,砾岩较少,通常发育煤层或油页岩,主要为一套湖泊相和河流相的碎屑岩沉积组合。反映覆水面较广,在氧化带之下的沉积环境。其中,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最全,是北方白垩系的典型代表。
南方白垩系多以红色、紫红色碎屑岩为主,常夹铜层和蒸发岩,大多为河湖相沉积,其次为微咸一咸湖沉积。反映覆水面欠广、在氧化带内的沉积环境。发育大量白垩纪亚热带、热带大中型陆相红色沉积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代表。但在中国东南部如浙闽地区白垩系则主要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正常的陆相沉积岩组成,是大陆火山活动区的火山一沉积的综合性组合。
依据前人的研究分析,中国南方白垩系主要发育在5个区块:扬子地层区、东南地层区、昆仑一滇西地层区、西藏地层区以及台湾地层区(表l—1)。
(一)扬子地层区
主要发育一套北东向分布的断陷或坳陷盆地沉积,东部地区含火山岩系。根据盆地类型、沉积物组合和火山活动强烈程度可将扬子地层区分为4个分区:
(1)康滇地层分区:为一套断陷盆地沉积,岩石组合为紫红色砂泥岩,局部地区下部夹灰绿色含铜砂页岩,上部夹石膏层。
(2)上扬子地层分区:主要为坳陷盆地沉积。由于白垩纪以来盆地不断缩小,沉积物分布不广,并在西部山前发育巨厚的红色碎屑岩,仅在川西雅安地区发育较全,下部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偶夹泥灰岩、钙芒硝及石膏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