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论丛(三)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史 ,
作者: 缪坤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240000版次: 1页数: 319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882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经济史论丛》的第三辑。收录的论文内容涉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越贸易、近代云南的矿业和商会、军阀控制下的贵州财政金融等,对于经济史研究者和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中国传统社会富民思想探析——立足于宋代的考察
宋代国家与商业的关系研究
宋代信用票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篇
近代云南商会研究——以云南商务总会为主体的考察
个旧锡业早期工业化研究(1889—1949)
军阀控制下的贵州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1911—1935)
下篇
近代中越贸易研究
编后记
书摘插图
中国传统社会富民思想探析——立足于宋代的考察
我国传统社会经济为国家本位经济,在如何管理国家经济的问题上,存在着干涉主义与放任主义之分。主张放任主义者,多是从法乎自然的物质观和尊重人性的前提出发,主张封建国家除了征收必要的赋税之外,不过多干涉农、工、商各业的人民谋生取材的途径,人民就会进行积极地经营;政府只须提供土地和其他有利于生产的便利条件并做些必要的劝导即可,所以孔子提出“因民之利而利之”的口号,并把它看做是“仁政”与“王道”的体现。主张干涉主义者则多要求国家尽可能多地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插手各方面的事务,并有意识地通过制订政策,应用政治、经济、军事手段,给社会经济活动以直接的影响,从而改变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更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