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居城市建设报告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管理,
作者: 卢杨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94000版次: 1页数: 181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1817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九章,具体内容包括“宜居”:城市发展的目标,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宜居城市与社会文明,宜居城市与经济富裕,宜居城市与环境优美,宜居城市与资源承载,宜居城市与生活便宜,宜居城市与公共安全以及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目录
第一章 “宜居”: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关于宜居城市的探索
二、宜居城市的内涵
(一)对宜居城市的不同认识
(二)宜居城市概念的理解
(三)宜居城市概念的内涵
三、城市宜居性要素
(一)宜居城市的环境
(二)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
一、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进展
(一)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二)城市宜居性判别标准
(三)城市宜居性判别原则
二、宜居城市评价实践
(一)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评选
(二)零点集团、《商务周刊》联合调查的中国宜居城市
(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四)“宜居城市”课题组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三、关于宜居城市标准的争议
(一)“宜居城市”设定标准到底该不该
(二)宜居城市标准可能导致“千城一面”
(三)《标准》是否为行政指令
(四)怎样的城市才“宜居”
(五)应该如何看待“宜居”
第三章 宜居城市与社会文明
一、文明:城市宜居的座右铭
(一)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前提条件
(二)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情况
二、创建文明宜居城市的经验总结
(一)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
(二)以提升社会文明度来构建宜居城市
(三)结合实际,以人为本
第四章 宜居城市与经济富裕
一、人均GDP与宜居城市
(一)GDP与人均GDP
(二)GDP与宜居城市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宜居城市
(一)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宜居城市
三、人均财政收入与宜居城市
(一)我国的城市人均财政收入
(二)人均财政收入与宜居城市建设
四、就业率与宜居城市
(一)就业率的概念
(二)就业率与宜居城市建设
五、恩格尔系数与宜居城市
(一)恩格尔系数的概念
(二)我国恩格尔系数状况
六、第三产业与GDP
(一)第三产业概念
(二)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三)第三产业与宜居城市
第五章 宜居城市与环境优美
一、环境:城市宜居的镜子
(一)环境优美是城市宜居的首要因素
(二)城市环境状况
(三)创造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二、构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一)厦门:城市绿化及生态建设
(二)重庆: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重庆
(三)无锡:建设生态湖滨城市
(四)济南:建设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优美宜人:打造宜居城市的环境
(一)公众眼中的环境优美城市
(二)打造宜居城市的经验总结
第六章 宜居城市与资源承载
一、资源:城市宜居的保障
(一)资源承载量决定了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
(二)目前我国城市资源情况
(三)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
(四)影响我国资源情况的原因
二、提高城市资源承载力
(一)昆山:以环境整治与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二)深圳: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三、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宜居城市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的保障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共建宜居城市
第七章 宜居城市与生活便宜
一、城市交通与宜居城市
(一)城市交通概述
(二)城市交通与宜居城市建设
(三)我国城市静态交通形势严峻
二、商业服务与宜居城市
(一)商业服务的概念
(二)我国商业服务的发展
(三)商业服务与宜居城市
三、市政设施与宜居城市
(一)市政设施概述
(二)市政设施与宜居城市
(三)我国城市市政设施的发展
四、教育文化与宜居城市
(一)教育与宜居城市建设
(二)文化与宜居城市建设
五、体育设施与宜居城市
(一)体育及体育设施
(二)体育设施与宜居城市
(三)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宜居城市发展
六、绿色开敞空间与宜居城市
(一)绿色开敞空间的概念
(二)绿色开敞空间与宜居城市建设
七、城市住房与宜居城市
(一)城市化与住房问题
(二)我国的城市住房问题
(三)住房问题与宜居城市
八、公共卫生与宜居城市
(一)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二)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公共卫生与宜居城市建设
第八章 宜居城市与公共安全
一、生命线工程完好率与宜居城市
(一)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概念
(二)城市生命线系统与宜居城市建设
二、城市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
(一)常见自然灾害及其种类
(二)城市预防自然灾害的总体措施
(三)城市预防灾害的具体措施
三、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与宜居城市
(一)公共安全事件概述
(二)应建立健全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第九章 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
一、宜居城市规划原则
二、如何打造宜居城市
(一)转变观念,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二)狠抓规划,制定“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三)突出个性,建设具有独特品质的城市
(四)重视社区建设,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五)保护环境,创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
(六)加强城市经济建设,构建人民经济富裕的城市
三、宜居城市建设思考
(一)宣居城市环境建设思考
(二)宜居城市经济建设思考
(三)宜居城市交通建设思考
(四)宜居城市城市建设思考
(五)宜居城市安全建设思考
(六)宜居城市文明建设思考
(七)宜居城市公平建设思考
(八)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九)宜居城市政府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宜居”: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关于宜居城市的探索
宜居城市是我们城市发展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城市现代化,首先就要把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成为人们居得下、居得好、居得住和居得乐的城市家园。
一般认为,城市宜居性的研究之源,始于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在该论著中作者第一次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质疑和探索,呼吁创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历经近30年的探索,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城市安全问题的凸显、可持续发展提上El程,使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一一城市宜居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促进了联合国人居环境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96年6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在伊斯坦布尔的召开,被称为全球城市峰会,对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联合国大会进行了总结,形成《人居议程》,将人类栖息地改善当做联合国新时期关键使命而达成一系列共同原则与月标,建立了各国政策的国际标准和方针,设立了一种政府承诺并向联合国进行常规汇报的动态机制,提高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地位.至此,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理想。人居的共识与行动,既是全球城市规划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促进了城市相关学科向更高、更新水平的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