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兴起: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现代史(1919-1949),
作者: 陈向阳 著
出 版 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067311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狭义的角度讨论“现代中国的兴起”,力图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按照技术、经济、文化、观念、制度和政治六大板块,分别讨论现代中国兴起的具体成就和积极成果。本书区分了历史时间概念和历史时代概念,运用和建构了宏观社会历史概念及其结构体系,用以概括现代中国的兴起在不同领域的各种具体表现。
目录
序言
一、何谓现代中国
二、何谓现代中国的兴起
三、本书的写作特色
壹 机器社会的来临
一、轮船:现代中国的领航者
1.轮船东来
2.民间造船的冲动
3.官员造船之“争”
4.伟哉,国产万吨巨轮
二、动力革命
1.动力机:从购买到仿制
2.蒸汽与电力的二重奏
3.动力革命面面观
三、机器冲击波
1.机器爱恨之争
2.机器的利益冲突
3.机器与社会变迁
四、数说机器
1.动力机
2.工作机
3.机器化程度
贰 工业社会的奠基
一、机工业的兴办
1.两种模式
2.机丁业“数字化”
二、现代交通体系的架构
1.轮船开航
2.火车跑起来
3.汽车来了
4.迟到的“飞行”
5.邮政本土化
6.初入“信息时代”
三、现代商业的发轫
1.走向工业品市场
2.公司的兴起
3.现代商人社团
四、现代金融的诞生
1.银行的官办与商办
2.证券、保险与信托
五、现代城市的生长
1.生长途径
2.城市:现代“集结号”
六、手工业与机工业并存
1.近世手工业概说
2.“手”、”机”之消长
七、半工业半农业社会
叁 自由社会的勃兴
一、走向自由的教育
1.另起炉灶
2.新学制:教育形式的自由
3.半壁江山的私立学校
4.自主办学
5.自由与反自由
二、媒体自由的突进
1.西媒东渐
2.最早的本土媒体
3.媒体的发展
4.媒体现代性的增长
5.多元化格硒
6.媒体论政
7.独立媒体
8.自由媒体人
肆 理性社会的发育
一、理性化的来路
1.开放的前提
2.科学化途径
3.人本化皈依
二、走向理性社会
1.日益理性的民族观
2.新发展观:现代化
伍 法治社会的进路
一、洋务运动:制度改革的起点
1.被忽略的规章制度改革
2.学校规章的现代化
3.企业现代规章制度的建立
4.军队规章的现代特征
5.现代媒体与社团规章
二、部门法制的现代化
1.现代教育法制的建立和完善
2.日趋成熟的现代经济法制
3.现代法律的部门化
三、宪法:现代根本制度的演变
1.从宪法大纲到十九条
2.从《临时约法》到宪法
3.近世中国宪法评析
四、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陆 民主社会的试步
一、公民的诞生
1.从臣民到公民
2.公民是怎样烁成的
3.公民与选举
二、现代独立组织的兴起
1.开放报禁和党禁
2.政党的涌现
3.商会的成长
4.大学的创办
三、议会的设立和变迁
1.议会的筹备
2.议会的设立
3.议会的变形
结语
后记
书摘插图
壹 机器社会的来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器已无处不在,而且几乎无所不用。如电视机、电话机、洗衣机、冷冻机、冷藏机、空调机和计算机一个都不能少;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一个也少不了;电灯、自来水、煤气也必须依靠机器才能生产、运送和使用;而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还有各种机床在生产中更是须臾不能或缺。当今社会已是一个发达的机器社会,但这个机器社会并非从天向降,而是由来有自。它从何而来?或者说,中国的机器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就是本书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机器社会的来临。
笼统地说,中国是从大约一个半世纪以前即19世纪中叶开始走向机器社会的。在此之前,古代中国的技术形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手工社会,即利用手工动力,使用手工工具,进行手工操作,从事手工劳动,制作手工产品,并形成了一种与手工技术相适应的社会和文化系统。这里的手工技术是以手力为主,包括脚力;以人力为主,包括畜力和某些自然力。尽管中国古代社会也出现了某些机械装置,后来也呈现出某种向机器技术过渡的初步征兆,但距离机器社会还极为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