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评述,

作者: 赵朕,王一心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 280000版次: 1页数: 317印刷时间: 2009/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4507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民国人物处身风气甫开、新旧交替之际,思想学识愈见丰富,交游酬酢益为广阔,肆意性情,常引后人神往。本书选取民国文化人的社交生活片段,按照一对一的关系行文,分为友朋、婚恋、上下、敌对等不同单元,勾勒出民国文化人的人情地图,于细节处见人情冷暖,从小事看前辈风范,备案民国文化人的社交网络,梳理人脉关系,管窥学界风云……

作者简介

赵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前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学会监事、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师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曾出版专著《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面对艺术的馈赠》、《尺水兴波的情愫》、《认同文化的结晶》,主编有《中国当代文学题解》、《写作漫话》等。

目录

亲属

手足情拒绝后门——丁文江与丁文渊

亲情厚谊成美谈——冯友兰与冯沅君

冷却的手足情——鲁迅与周作人

江阴的“刘氏三杰”——刘半农与刘天华和刘北茂

光耀史册的黎氏兄弟——黎锦熙与黎锦晖

未了的姑侄情——汪静之与曹诚英

子承父业的小说家——陈蝶仙与陈小蝶

父亲劝她不必上大学——林语堂与林太乙

仕途蹭蹬结金銮——李鸿章与张佩纶

我国儿童电影的代表——郑正秋与郑小秋

无可挽回的遗憾——陈歌辛与陈钢

伦敦大学的校友——伍光建与伍蠡甫

一次痛打,改“邪”归正——钱基博与钱钟书

对女儿“无为而治”——杨荫杭与杨绛

祖孙三代的辉煌——陈宝箴与陈散原和陈寅恪

斗争前沿的“父子兵”——闻一多与闻立鹤

婚恋

灵犀相通的知己——丁玲与冯雪峰

情到深处甘为妾——康有为与何旃理

夫唱妇随的恩爱夫妻——梁启超与李惠仙

“发乎情,止乎理”——梁启超与何蕙珍

遵从母命的婚姻——胡适与江冬秀

“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与韦莲司

牵心动魄的爱——胡适与曹诚英

擦出爱的火花——胡适与徐芳

未能如愿的闺中密友——胡适与洛维茨

“长相思,泪难干”——梁实秋与程季淑

偶然邂逅的恋情——梁实秋与韩菁清

母亲包办的婚姻——鲁迅与朱安

爱,在水到渠成时——鲁迅与许广平

单恋的悲哀——吴宓与毛彦文

“又爱又恨”的“怨偶”——梁宗岱与沉樱

“你是我的感情归宿”——胡风与梅志

甘愿为爱作出牺牲——朱自清与陈竹隐

闪电婚姻不久长——郁达夫与王映霞

她给了他诗的灵感——郭沫若与安娜

延续了姐姐的“情”——郭沫若与于立群

颠沛流离的恋情——郭沫若与安琳

“佩玉锵锵,洵美且都”——邵洵美与盛佩玉

异邦人的婚外情——邵洵美与项美丽

表兄妹结为连理——罗烽与白朗

他忽视了妻子的人格——戴望舒与穆丽娟

没有真爱的结合——徐志摩与张幼仪

未能兑现的爱——徐志摩与林徽因

身陷囹圄,夫妻离散——谢冰莹与符号

婚礼上咬破手指写血书——谢冰莹与贾伊箴

一枚胸针定了情——萧乾与文洁若

合作默契生恋情——梅兰芳与孟小冬

心存感激,以身相许——杜月笙与孟小冬

亡命私奔的同居——徐悲鸿与蒋碧微

“大慈大悲”的心迹——徐悲鸿与孙多慈

七年恩爱,终生不忘——徐悲鸿与廖静文

“约法三章”定情缘——老舍与胡絮青

奉父母之命的“娃娃亲”——茅盾和孔德沚

没有亲自保存的合影——茅盾与秦德君

相濡以沫的夫妻——巴金与萧珊

暗礁潜伏的爱情之旅——曹禺与郑秀

幽丽闺秀动心怀——曹禺与方瑞

“纵横的写遍了相思”——冰心与吴文藻

“更知何日重逢君”——石评梅与高君宇

完美婚姻秘诀:“给”与“受”——林语堂与廖翠凤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卞之琳与张充和

孤独早逝的爱情——李金发与朱亚凤

爱,激发了诗的灵感——李金发与屐妲

同舟共济的伴侣——李金发与梁智因

斩不断,理还乱的爱——萧三与叶华和甘露

同事一夫的历史遗迹——马寅初与张桂君和王仲贞

情书铺就百年之好一罗家伦与张维桢

“秋风”与“萧萧叶”的默契——朱生豪与宋清如

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张友鸾与崔伯萍

“秋迟”铭刻心头遗憾——张大干与李秋君

不能释怀的异国红颜——张大干与池春红

如胶似漆的忘年恋—一刘海粟与成家和

爱,要道合,还要志同——李苦禅与凌嵋琳

“我的事,我做主”——徐迟与陈松

覆水难收的婚姻悲剧——叶浅予与罗彩云和梁白波

义演中迸发出爱的火花——叶浅予与戴爱莲

仓促成婚,勉力维持——叶浅予与王人美

“人天无据,灵会难期”——费孝通与王同惠

苦命鸳鸯成眷属——鲁藜与刘西颖

伴山伴海的情谊——冯亦代与黄宗英

及时救助落难才女——萧军与萧红

颠沛流离中的伴侣——萧红与端木蕻良

患难与共的夫妻——吴晗与袁震

父亲认可了他们的恋爱——钱钟书与杨绛

友朋

为公义不徇私情——丁文江与胡适

“见到了一线光明”——丁玲与鲁迅

大师与平民的真挚友谊一胡适与袁瓞

偶像的坍塌——梁漱溟与章士钊

一诺千金捐助革命——孙中山与张静江

弥留之际的友情——萧红与骆宾基

怀柔与软化——林语堂与蒋介石

情绝于利——林语堂与赛珍珠

提携与感恩——林语堂与谢冰莹

志趣道不同的同乡同龄人——陶行知与胡适

惜才——张爱玲与柯灵

为抗日组建“老子军”——张一麐与李根源

共事中义结金兰——章太炎与李根源

意气相契的东西二帝——章太炎与邹容

“始终不渝的朋友”——巴金与萧乾

“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与梁实秋

反对派里的同情者——梅兰芳与胡适

同行相惜——梅兰芳与卓别林

艺术无国界——梅兰芳与泰戈尔

忘年交——梅兰芳与吴清源

志趣相投——梅兰芳与张謇

送风——梅兰芳与丰子恺

戏观一致——程砚秋与徐悲鸿

解怨——程砚秋与田汉

工作中结成挚友——程砚秋与吴祖光

一见如故——程砚秋与贺龙

他们的友谊经得起考验——沈从文与巴金

合说相声演“帽戏”——梁实秋与老舍

附庸风雅的黑老大——章太炎与杜月笙

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瞿秋白与鲁迅

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友情——彭真与萧军

相交相忆五十年——曹聚仁与周作人

大胆尝试用新人——胡适与沈从文

雪中送炭的情谊——老舍与赵家璧

他们一起编教材——沈丛文与杨振声

落魄时的忘年交——陈独秀与台静农

敬与亲如叔侄——张爱玲与胡适

友谊之路不平士日——陈砚秋与俞振飞

敬醋并存——张爱玲与苏青

“爬翁”启发他写小说——鲁迅与钱玄同

同声相应的作家———鲁迅与茅盾

胡适爱才,一厢情愿——翁文灏与胡适

是挚友,也是诤友——洪深与郑正秋

“和稀泥”的朋友——赵清阁与沉樱

《阿Q正传》的催生者——鲁迅与孙伏园

有朋自爱俪园来——柯灵与李恩绩

十七年尔汝旧交——刘半农与周作人

难得的知己——马叙伦与章太炎

师生

“实在只有先生一人”——章太炎与周作人

受恩知报的门生——周作人与废名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作人与俞平伯

从争辩到共鸣——周作人与梁实秋

“相逢一笑泯恩仇”——梁漱溟与冯友兰

两度求师——吕凤子与徐悲鸿

创始之功不可没——胡适与冯友兰

心有灵犀一点通——胡适与吴景超

心灵默契,诗句传情——胡适与杨振声

师生、朋友和论敌——胡适与瞿秋白

奖掖史学才俊——胡适与吴晗

是师生,也是同仁——胡适与废名

信赖、扶植与推荐——鲁迅与周文

注意分寸的交往——鲁迅与马珏

关系密切的得意门生——鲁迅与胡风

先生鼓励她写作——鲁迅与陈学昭

道不同而与之相谋——鲁迅与废名

慷慨解囊,资助流亡作家——鲁迅与萧军、萧红

师生情,深似海——鲁迅与台静农

拳拳难忘的师生情——郁达夫与刘大杰

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女编剧——洪深与赵清阁

启蒙导师与挚友——郑振铎与王任叔

受到无辜的株连——胡风与绿原

“一日为师,终身敬之”——何其芳与俞平伯

给老师当红娘——丁玲与瞿秋白

相携相助的师友——朱湘与徐霞村

拜师学诗——苏曼殊与章太炎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李叔同与丰子恺

不骂不相识——章太炎与黄侃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臧克家与闻一多

“伯乐”的眼力——包天笑与周瘦鹃

“老夫子”为她取艺名——郑正秋与宣景琳

我国第一个“电影皇后”——郑正秋与胡蝶

举荐

悉心呵护青年才俊——胡适与杨振宁

热心编辑与“鬼才作家”——施蛰存与穆时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徐志摩与沈从文

鼓励与举荐——老舍与许地山

生活无着时的援手——冯铿与马宁

“何必低首求同群”——陈师曾与齐白石

奖掖青年的好范例——郭沫若与傅抱石

乡党

挚友反目,分道扬镳——丁玲与沈从文

没有蔡元培就没有鲁迅——蔡元培与鲁迅

他们有共同的话题——鲁迅与冯雪峰

是同乡,也是同窗——冯雪峰与姚蓬子

携手进行教育实验——叶圣陶与王伯祥

扶植与关怀——巴金与罗淑

难忘的乡党情怀——巴金与艾芜

若无觐庄,定无《尝试集》——胡适与梅光迪

五次同事的好同窗——李何林与李霁野

同道

志同道合结成忘年交——陈布雷与宋教仁

校长为教师谎报学历一蔡元培与陈独秀

《悲惨世界》首译者——陈独秀与苏曼殊

同道之谊真情绵绵——康有为与张元济

不寻常的见义勇为——李大钊与陈独秀

一份杂志缔结的终生友谊——李大钊与章士钊

善意的嘲笑——梁启超与胡适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与赵元任

从保皇派到共产党员——杨度与李大钊

友情真挚光照日月——李大钊与周作人

恩人变仇敌——萧乾与曹禺

难得的三次相处——闻一多与梁实秋

没有卸掉的精神包袱——胡风与巴金’

宗派情绪的恶果——胡风与周扬

忘年交成了陌路人——胡风与舒芜

关系密切的得意门生——胡适与鲁迅

不忘旧情的朋友——胡适与陈独秀

志不同者,道难合——胡适与周作人

他们都喜欢拜伦的诗——鲁迅与苏曼殊

共同耕耘俄苏文学——鲁迅与孟十还

“为着同一的目标”——郭沫若与鲁迅

困顿之时得救助——沈从文与郁达夫

恩恩怨怨的交往——陈独秀与刘师培

反反复复,有分有合——孙中山与章太炎

未能实现的出版宏愿——鲁迅与张静庐

幕后的高参——梅兰芳与齐如山

舞台演出,浑然天成——梅兰芳与余叔岩

《夜来香》的缘分——黎锦光与李香兰

雪中送炭的情谊——老舍与赵家璧

启蒙导师与挚友——郑振铎与王任叔

创造社的两位元老——郭沫若与张资平

意气相投,情同手足——李叔同与夏丐尊

因误会而反目——鲁迅与林语堂

一面之缘——陈云与鲁迅

因自尊而疏远——胡风与萧红

冰释前嫌携手战斗——鲁迅与冯乃超

宽容化解了矛盾——胡适与郁达夫

因女师大风潮而反目——周作人与陈西滢

他们演出了“双簧戏”——钱玄同与刘半农

上下

枪杆子延请笔杆子——陈布雷与蒋介石

讨伐到死不收兵——辜鸿铭与袁世凯

守护宪政挑战总统——胡适与蒋介石

秀才与兵的较量——刘文典与蒋介石

政敌的玉帛之交——汪精卫与善耆

革命元老的草根情怀——吴稚晖与蒋介石

纤笔一支谁与似?——毛泽东与丁玲

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友情——彭真与萧军

带着大家前进的向导——周恩来与郭沫若

少年中国学会的小勤务——李大钊与秦德君

无权拆狱空叹息——潘汉年与杨帆

解聘违纪名教授——闻一多与刘文典

对立

意气之争酿恶果——刘师培与章太炎

目标不同绝难相谋——梁启超与袁世岂

两位宗师的论战——章太炎与康有为

政见各异难共处——章太炎与梁鼎芬

实现南北统一的努力——李大钊与吴佩孚

同门异户的“芥蒂”——周扬与丁玲

志不同,道也不合——黄侃与胡适

受鄙视的后生——章太炎与胡适

愿长相亲不相鄙——章士钊与胡适

锦鸡,总是漂亮的鸟类——周扬与冯雪峰

文人相轻?——林语堂与曹聚仁

书摘插图

亲属

手足情拒绝后门——丁文江与丁文渊

丁文江26岁那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教书,从此他开始取得个人收入,并立即担负起赡养父母和教育兄弟的义务。他的四弟丁文渊正在德国留学,经济完全靠他负担。

丁文渊先是在瑞士楚里西大学,后来到德国学医。在瑞士的时候,丁文江的同学好友曹梁厦先生任留欧学生监督处的秘书,主动对丁文渊说:“令兄不是有钱的人,不应当让他独自担负你的学费。照你的学历,你可以申请官费。现在教育部和江苏省的官费都有空额,你不妨写信给文江,要他设法给你办官费。他和留学生监督沈步洲、教育部次长袁希涛、高等教育司司长秦汾都是老朋友,你又具备资格,你申请一定会被核准的。”丁文渊深知哥哥担负他留学经费的困难,故把曹先生的好意致信其兄丁文江,要他去设法办理官费留学。

然而丁文江却回信告诉四弟说:“照你的学历和我们家中的经济状况,当然有资格去申请。不过你应当知道,在中国,比你更聪明、更用功、更贫寒的子弟实在不少,他们就没有像你有这样一个哥哥能替他们担负学费,他们要想留学深造,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争取官费,多一个官费空额,就可以多造就一个有为的青年。他们有请求官费的需要,和你不同。你是否应当细细考虑一番,是不是还想用你的人事关系来占据一个官费空额,我劝你不必为此事费心。我既然答应担负你的学费,如何节省筹款,都是我的事,你只要安心用功读书就行了。”

亲情厚谊成美谈——冯友兰与冯沅君

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同时还兼听文学系名教授黄侃的课。冯友兰喜欢诗词,放假回到家里还经常诵诗读文,这引起了辍学在家的小妹沅君的兴趣,就请求大哥教她。冯友兰就学着黄侃先生的样子,选写诗文,给她讲,教她念。小妹沅君绝顶聪明,一个暑假下来,她已经不但会讲、会念,而且还会写出像六朝小赋那样的小品文。待到第二年暑假回家,大哥发现小妹的学问更是大有长进。这时,正逢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招生,沅君听说后坚决要去报考,她对母亲表示:因上学用钱,将来出嫁的时候不要嫁妆。结果,冯沅君到了北京果然考上了,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道路。冯沅君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考进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后来又到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研究生和第一个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女博士。冯沅君是20世纪初最早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之一,与丁玲、凌叔华、苏雪林齐名,后专门搞学术研究和教学。

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兄妹三人感情甚笃,互相尊重、互相牵挂。冯沅君从北大国学研究所毕业后,河南中州大学曾邀请她去任教。当时冯友兰已经在中州大学担任教席,从教课的效果看,小妹的文学要远比大哥的哲学讲得精彩。为了体谅大哥的

处境,免使大哥面临尴尬,小妹毅然拒绝了中州大学的聘请。冯沅君留学归国后同丈夫陆侃如一直在山东大学任教。1973年冯沅君不幸罹患结肠癌,大哥冯友兰闻讯后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并派子女宗璞、钟越赴济南探视。冯沅君不幸去世后,由作家、冯沅君的侄女冯宗璞起草唁电,最后由冯友兰、冯景兰兄弟定稿。冯沅君去世10周年,冯友兰为此写了一篇题为《忆沅君幼年轶事》的纪念文章,无限深情地忆及小妹幼年的往事,寄托哀思。

冷却的手足情——鲁迅与周作人

鲁迅本名周树人,与周作人、周建人是同胞兄弟。1919年2月,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一所大四合院,将母亲接来,与周氏兄弟三人同住。当时,鲁迅的母亲年迈,夫人朱安不识字,鲁迅就提出由周作人的日本籍妻子羽太信子管理家务。鲁迅作为大哥,就主动将每月收入,除留些零用钱外,都如数交给羽太信子掌管。

这种安排本来是出于对羽太信子的信任,可是她一朝权在手,便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她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气,丝毫不考虑这些钱是大哥的血汗钱。因而鲁迅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周建人是经羽太信子搭桥,与她的妹妹结婚的。因为有着这层关系,羽太信子将自己的妹妹和妹夫当佣人一样对待,指使他们干这个于那个。鲁迅知道周建人老买,不甘心他在这个家里受人支配,就给蔡元培写信,请求帮助给周建人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找个职位。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羽太信子变相挤走了周建人还不满足,她还想独占这所四合院。于是就设定阴谋向鲁迅开刀了。1922年7月的一天,羽太信子又哭又闹地对周作人说,鲁迅从后窗户偷看她洗浴!周作人本来就是对羽太信子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听到她的诉说。也不细问根究,就气呼呼地给鲁迅写了封信,信中写道:“以后你不要到后院来!”鲁迅接到此信十分诧异,亲兄弟在前后院住,怎么忽然写起信来了?他就想问个明白,可是周作人却拒绝与他见面,更不用说弄明白原委了。无奈,鲁迅一家就搬出了八道湾,鲁迅的母亲也跟着他一家去住。这样,羽太信子就独霸了八道湾这所四合院,达到了她的罪恶目的。其实,羽太信子诬蔑鲁迅偷看她洗浴,完全是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陷害,八道湾后院的房屋,北窗户很高,外有泄水沟,沟外还栽种着花卉,是根本无法靠近窗户往屋里看的。

江阴的“刘氏三杰”——刘半农与刘天华和刘北茂

被誉为“江阴刘氏三杰”的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是我国的现代文化名人。他们是江苏江阴澄江镇人。“刘氏三杰”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城镇居民家庭。他们的祖父英年早逝,祖母夏氏很年轻时就守寡。自己孤单一人,就从丈夫的堂兄膝下过继了一个男孩,取名刘宝珊。以自家微薄的财力培养他读书识字。几年后的一个冬天,夏氏外出时,忽然听到河边有婴儿啼哭,她觉得很蹊跷,到河边一看,原来是包裹得很严实的一个女弃婴在啼哭。看样子出生也不过一个月左右,就抱回家抚养。这个女婴长大后,就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又过了几年母亲给他们圆了房,刘宝珊夫妇先后生养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教授级的名人——刘氏三兄弟。

大哥刘半农生于1891年,本名刘寿彭,后更名刘复,字半农,号曲庵。12岁开始读小学,15岁进入常州中学读初中和高中。学习勤奋,爱好文学,造诣很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办,他中断学业,参加军队作文牍工作。第二年来到上海,担任《中华时报》和中华书局编辑,并开始为《青年》(即《新青年》的前身)写稿,因此受到陈独秀的重视。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科学长后,于1917年举荐刘半农为北大预科教授,并成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在教学之余,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发表了很多批判旧礼教、旧文学的文章,同时也创作了一些白话诗。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做了很多工作。但因为他没有高深的学历(差一年没有高中毕业),被胡适等人看不起,处处与他为难。为此,他于1920年赴欧洲留学。1925年他获得了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刘半农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白话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开创了白话诗的新流派;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是我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奠基之作,曾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大奖。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殊荣的语言学家。另外,他还在摄影、戏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934年他准备按着法国语音地图的方式,编一套《中国方言地图》。6月份他与白涤洲、沈仲章等人带着语音仪器,到包头、百灵庙等地考察方言。不料在返回途中染上回归热,病故于北平协和医院。

刘天华是刘氏老二,生于1895年,自幼喜欢音乐,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被选进校军乐队,开始接触到军乐和乐器。辛亥革命爆发后,常州中学停办,他回到江阴。为维持生计,他曾在中学当音乐教员。1915年父亲去世,他自己又患病在冢,花两毛钱买了把二胡,自学二胡,创作了二胡曲《病中吟》。第二年他被聘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音乐教员。此时他对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向民问艺人学习二胡、琵琶和古琴,还到处寻访民间艺人采集民间音乐,获得了很扎实的积累。

1922年刘天华被聘为北大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培养了很多有才华的学生。1930年梅兰芳应邀赴美国演出前,为了准备出国演出音乐资料,经京剧编剧齐如山介绍,梅兰芳请他帮助记录京剧音乐曲牌。他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将梅兰芳的京剧唱腔以五线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印制成书,以便带到美国散发。这本《梅兰芳戏曲谱》在美国很受欢迎,美国音乐界开始认识刘天华,随即邀请他访美。为了准备访美事宜,他累病了,不幸染上猩红热而不治,于1932年6月8日去世,年仅38岁。

刘天华是我国第一个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国乐”的音乐家,他大胆借鉴西方音乐,改进、提高民族音乐,创作了很多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如《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的二胡曲,使他成为我国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他还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对传统的二胡和琵琶都进行了技术改进,扩展了音律,拓宽了表现领域,为这两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赋予了新鲜生命。

三弟刘北茂,原名寿慈,字寿元,生于1903年,是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从小喜欢音乐,特别是在两位兄长的影响下,在读中学时就掌握了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任教。北平沦陷后,他拒绝日伪政权的高薪聘请,毅然放弃英语教学,到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教音乐。由此,他开始转入音乐事业,决心继承和发扬二哥刘天华的“改进国乐”的遗愿,献身于国乐的改进、提高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和安徽师大教授。到晚年,双腿瘫痪,于1981年与世长辞。他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二胡曲,像《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二胡独奏曲,都成为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

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