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幕楚 周佛海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蔡德会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60000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449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经。
内容简介
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变幻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
毋庸置疑,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复杂的、曲折的,既有国内复杂的革命与反革命间的激烈斗争,也有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阶级的解放,无数的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以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不乏某些丑类的出现,周佛海则是一个典型。
历史审判台已经对周佛海作出了判决。但周佛海为何从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到叛国投敌的卖国巨奸?这就是笔者在本书中所力图要回答的问题。周佛海之所以走上这条罪恶道路,并非偶然,根本原因不外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领袖欲望;一个是顽固的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周佛海个人的政治野心,追求权力的欲望,成为他一生中行动的目标。他之所以参加共产党,接着又背叛共产党;他之所以追随蒋介石、以至后来又反对蒋介石,最后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都离不开一个“权”字。
他作为卖国巨奸,终究未能逃脱应有的惩处,虽然得到蒋的特赦,也只是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但他仍然妄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重新扬眉吐气!真是至死野心不改。
作者简介
蔡德金,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海内外公认的中国汪伪政权史研究权威学者,著有《汪伪国民政府纪事》、《汪精卫评传》、《朝秦暮楚周佛海》、《汪伪二号人物陈公博》、《汪精卫生平纪事》及编注《周佛海日记》(上、下)等书。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然为史学界所看重。
目录
一参加中国共产党
野心青年
留学日本
介绍“社会主义”
出席中共“一大”
二背叛
脱离共产党
加入反共大合唱
三投靠蒋介石
军校秘书长
逃离武汉
上海被逮
随蒋进退
主办《新生命》
四追随蒋介石左右
随侍军旅
“中统”、“军统”
五主持江苏教育
镇压徐中学潮
推进江苏教育
民众训练部长
六开始“和平运动”
低调俱乐部
与汪的不解之缘
促“和”失败
七暗中通敌与出逃
艺文研究会
暗中通敌
从拥蒋到反蒋
仓皇出逃
主发《艳电》
八筹组伪政权
由港至沪
偕汪赴日
召开“六全大会”
密约谈判
青岛会谈前后
高陶脱离的反响
九成立伪府
争夺权力的部署
与日本争斗
伪府“还都”
“国交”谈判及签约
十汪朝总管
财政部长
开银行发伪币
“对日”外交
强行收买棉纱布
毒杀李士群
十一从反蒋到通渝
与重庆的特工战
暗通重庆
十二末日
上海行动总司令
软禁白公馆
南京受审
瘐死狱中
书摘插图
一参加中国共产党
野心青年
周佛海原籍是湖南省沅陵县信平乡窝溪村周家冲。
沅陵位于湘西,西邻湘南苗族自治州,在武陵山之南,雪峰山之北。沅江东去,经桃源、常德而入洞庭湖。沅陵古名辰州,为历史名城,四周为名山大川环抱,诸如桐木山、天宁山、虎谿山、紫宸山、三崤山、云栖山、迥龙山、南山、怡容山、香炉山、凤凰山、笔架山、龙泉山、云台山等等,万壑千岩,处处峰峦奇秀。而且古寺名刹众多,如报恩寺、文昌阁、龙兴讲寺、今建寺、龙令寺、明月寺、凤凰寺、云台寺等。沅陵历来为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亦曾讲学于虎谿山上的虎谿书院。沅陵由于处于群山之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佛海的祖居之地,位于沅陵城南二十余里处。而沅陵县城又在沅江的北岸,所以周家冲也是在沅江之南。他的父亲周夔九,清末举人。据周佛海称:其父曾入曾国藩的湘军,职务为幕,并且立有军功。幕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是负责处理文书等事务的官员。后任职于福建蒲田县。
周夔九的发妻系沅陵县信平乡白合村郑家人氏,未生儿女,后病死。他在蒲田县任职时,娶厦门女马氏为妻,生有二子一女,即长子佛海、次子佛生、女佛珍。1907年,周夔九因禁止鸦片毒品,被当地士绅逼着上吊自杀。死前,嘱其妻马氏,将子女带回沅陵,他的尸体也请一同运回。
周佛海生于1897年5月29日,即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28日。由此推算,其父母结婚,当在光绪22年之前,其父自缢时,周佛海已年满10岁,对其父之死及由闽返辰之经过,当有所记忆,但他对此毫无记述。
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儿女及丈夫的尸体,由闽南的蒲田迁往千里迢迢的异乡湖南沅陵,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佛海的父亲既然是清末举人,那么他的祖辈当然也是有一定田产的大富人家。而旧时官场,也是无官不贪,否则,周夔九也难于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但是,由蒲田到沅陵,就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要准备相当的川资,何况是在当年,而且运送的又是死人?由此可知,即使家产万贯,也会变卖用尽。1942年5月,周佛海在其所写《苦学记》一文中,回忆当时为赴日留学,筹集路费与生活费时,曾称他家有薄田百余亩。在当年,一个家庭有百余亩田产,哪怕是薄田,也是一户相当殷实的人家。果如此,稍微变卖一些田产,即可筹集一笔可观的费用,根本用不着由其母东挪西借和老师同学帮忙筹措了。
实际上,在周夔九死后,他家除了祖辈留下的一所宅院外,只有8亩田产。当然,那时将8亩田租佃出去,其田租收入也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简朴生活。正因如此,周佛海也才能不像其他贫苦农家子弟一样,从小就得种地帮助家庭维持生计,而能在返乡后的第二年,即1908年在本村私塾就读,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旧时乡塾,传授的虽然是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但塾师很讲究阅读写作等文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课程单一,每天习文写字,吟诗作词,如此而已。周佛海虽然未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甚至可以说,他的书法低劣至极,但是,却在文学上有了根底,为他以后,无论是在写文章或作诗上,都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
经过四年的乡塾启蒙教育,1912年,周佛海便侥幸考入了县立高等小学堂,即现在小学的高年级。所谓侥幸,是因为这种学校是在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刚刚公布施行的。当时,这种学校数量很少,沅陵县仅此一所,但是投考的人很多。无论是小学或中学,课程的设置、学科门类都比较多,除了国文之类,还有算术及自然等课程。许多私塾出身的考生,因为对此不懂,而不能考取。周佛海虽然也是由塾生投考高等小学,由于他阅读过梁启超的“中国魂”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梁启超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国文的考试中,作文时模仿梁启超的文笔,引用了梁启超所阐发的许多新知识和新名词,因而深得阅卷先生的赞许;在算术考试中,由于他的表兄帮他改正了演算中的错误,因而获得了好成绩,而被录取。
周佛海在《苦学记》中,忆及报考县立高等小学校的情景时曾说:一参加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的时候,我才15岁,在乡村一个私塾里读书。第二年民国元年,我们乡下有几个学生,都进城考了高等小学。我的消息很慢,等到考期已过,我才知道,于是请求母亲准许进城运动补考。到了城里探听,知道距发榜的日子,只有三天,绝对不能再考了。我那时非常失望,凑巧那时县政府的教育科长,是我乡下的吕鹤立先生。我便请他写了一封信给小学校长。居然得到允许了。因为这是我一生发轫的起点,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我一个表兄,当时在中学读书,送我去考,补考的只有我一个人,在窗明几净的校长室考的。国文题是《爱国说》,还有两个加法的算术。国文完了卷就做算术。算术的答案,我没有把握,凑巧这时校长不在房间,我的表兄在窗外探头探脑地向内张望。我便把算术答案给他看。他轻轻地由窗外告诉我说尾数上少了一个圈。于是我把圈加上,考试就算完了。
按年龄,1912年,周佛海已是15岁的少年了,依照今天的入学标准,应该是初中毕业,进入高级中学的年龄了,可他连两个加法的算术都不会做,如果不是他的表兄帮他补上一个“0”,算术的成绩只能得个“0”分了。考试完了,他对自己能否考取毫无把握。他说:
考虽考了,究竟能不能取,还是一个问题。因为当时许多年纪比我大,学问比我好的老童生去投考,而名额又不很多。所以非常担忧。哪晓得发榜的那一天,我竟中了第一名。当时真是喜出望外!马上带信回家,报告母亲,她老人家当然欢喜。我自己想来想去,竞想不出何以会考得第一的理由,难道是校长徇教育科长的情面吗?后来进了学校,听见阅卷的国文先生说,才知道这个道理。原来我当时虽在乡下私塾,不知道从哪里弄得两本梁任公的《中国魂》,读得滥熟。我就学他的文笔,把许多新知识、新名词,以及忧时愤世的论调,装入“爱国说”文里去。
在当时风气未开的小州县,居然有这样的文章,当然要考第一了。
周佛海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少年。因为他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的,所以入学后便当上了班长,在班上趾高气扬,大出风头,而且拉帮结派,培植势力,哥们义气十足。当时小学是三年,中学是四年。就在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周佛海为显示自己的威风,就和其他同学合谋,动手打了一个新入学的同学,结果校方误将另一个同学开除。因为是周佛海打的,他自己觉得对不起被开除的那一位同学,因而便和那位同学一起到了长沙,进入了由湘西人士所办的兑泽中学二年级下学期。也就是说,他的小学还差一年才毕业,中学还没上,结果却插班成二年级生,等于少上了三年学。当然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尽管他很聪明,又肯用功,但终究由于基础差,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结果,不得不请求兑泽中学开出转学证明书,转回沅陵县立中学一年级。这样,便少上了一年半小学,而进入中学。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称帝,号称“洪宪”。25日,云南宣布独立,组成护国军。26日,护国军第一总司令部成立。总司令蔡锷,随即进攻四川,护国战争于是爆发。袁世凯为镇压云南起义,调兵南下。沅陵历来为军事上必争之地,袁世凯的北军纷纷入境。1916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护国军与北军在湘西展开激烈战斗,学校也只得停课了。一直到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暴病而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南北停战,战争方息。同年秋,学校开学,周佛海继续入校学习。
中学时代,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年代,如兴趣、志向以及未来的命运,都与中学时代所受的教育及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力以及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周佛海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决定了他的一生。
这种影响与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使他留心政治,由此而萌发了政治野心;一个是得以出国留学。
1916年秋,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学校也就开学了,并且新来了一位历史地理教师邓竹铭先生。邓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很关心政治,特别器重人才,周佛海颇具才气,学习又很刻苦,很得邓竹铭先生的赏识。正是由于邓先生的关心,才使他能够得以阅读《东方杂志》,并深受其影响。
《东方杂志》创办于清光绪30年1月25日,即1904年。这是一本集国际政局、国内政治、科技与文学的大型月刊,尤以政论性的评论及国际政局的报道最为突出。自欧战爆发,该刊便每期连续报道各国动态,刊发分析欧战爆发原因等政论性文章。1916年的各期,除继续刊登有关欧战的评论外,还刊有《新的思想之冲突》、《再论新旧思想之冲突》、《天意与民意》、《集权与分权》、《帝制运动始末记》等有关评论政局的文章。周佛海由于阅读《东方杂志》的缘故,而对世界及中国政局有了一定了解,茅塞顿开,因而渐渐留心起政治来了。因为留心政治,居然隐隐有天下为己任的雄心。
沅陵城东不远处波浪汹涌的江中浅滩上,有一个小洲,上有一座古寺,寺中有一个七级的龙吟塔。秋天,周佛海和同学们一起去龙吟寺秋游时,信手在龙吟塔题诗一首:
登高把酒饮神龙,拔剑狂歌气似虹。甘处中流拦巨浪,
耻居窈壑伴群峰。怒涛滚滚山河杳,落木萧萧宇宙空。
不尽沅江东逝水,古今淘尽几英雄。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周佛海那种不甘穷居山野,默默一生的雄心不已的气势。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组内阁。由于北洋军阀的内部矛盾与争斗,内阁常常更动,一下某甲入阁,一下某乙入阁。周佛海说,他在看报之余,居然也想着将来入阁。他还举例说,当时他和同学把去文昌阁比做“入阁”,以此来说明当时的政治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