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由民主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加)贝淡宁著,李万全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3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262949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将如何赋予不同文明下的现代性建制以不同形式?这将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争论。对此,本书提供了生动而富有启示的贡献。贝淡宁援用哲学分析和广泛的经验知识,审视儒家在东亚持续的重要性,以及与民主、人权和资本主义的关联。更进一步,作为一位规范伦理学家,他将这一论题进一步延伸,为这种持续的差异提供一种正当性论证。
作者简介
贝淡宁(Daniel A.Bell),清华大学(北京)伦理学和政治理论教授。贝教授生于蒙特利尔,受学麦吉尔大学和牛津大学,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学任教,还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著有《社群主义及其批评》(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另有四本有关亚洲政治和哲学的著作均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他还在北京的《读书》、美国的《异见者》和《新闻周刊》等杂志发表文章,并在英国《卫报》之”自由评论博客”、美国《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者论坛报》、中国《环球时报》、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的媒体发表评论。他还接受了NPR、BBC、CBC以及中国数家媒体的专访。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引言:质疑普遍适用性
自由主义民主发展的局限性
适宜东亚的人权
适宜东亚的民主
适宜东亚的资本主义
关于政治理论的文化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一部分适宜东亚的人权
第二章 正义战争与儒家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理想世界与非理想世界
儒家关于善政的一般性观点
孟子论正义与不正义的战争
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第三章 人权与“亚洲的价值”:对东西方对话的反思
价值之间的折衷与优先
亚洲对人权的解释
亚洲价值与西方自由主义:合理的道德差异?
人权的跨文化对话:目的在于什么?
第四章 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伦理挑战:对人权活动家与
理论家对话的反思
文化冲突的挑战
全球贫困的挑战
募集资金的挑战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东亚开展活动的意义
第二部分适宜东亚的民主
第五章 公民的积极参与有什么问题?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
的体育教育的比较
两种古代文明
为何比较两种古老文明中由国家支持的体育教育?
政治竞争与体育竞技
商业社会、闲暇时间以及对体魄的追求
对当代东亚社会的意义
第六章 认真对待精英主义:有儒家特点的民主
政治精英主义与民主:两种重要的价值
儒家民主的制度化
第七章 民主对少数群体而言是“最不坏”的体制吗?
一些基本定义
民主与国家建构
外部民主力量的意义
第八章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民主教育: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
新加坡的政治历史
课堂上的种族主义?
包容性的多元文化主义
新加坡之外?
第三部分适宜东亚的资本主义
第九章 文化与平等发展:儒家对财产权的限制
在当代社会可行并且合意的儒家价值
物质福利的压倒性价值
照顾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
输出儒家思想?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资本主义
东亚资本主义与经济生产率
东亚资本主义与社会福利
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第十一章 外籍劳工所需要的正义?东亚的外籍家庭劳工问题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的外籍劳工所关心的政治问题
应当赋予外籍家庭劳工以平等权利吗?
文化的角色
中国大陆的外来家庭劳工
第十二章 对批评者的回应:实际回应与理想回应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将如何赋予不同文明下的现代性建制以不同形式?这将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争论。对此,本书提供了生动而富有启示的贡献。贝淡宁援用哲学分析和广泛的经验知识,审视儒家在东亚持续的重要性,以及与民主、人权和资本主义的关联。更进一步,作为一位规范伦理学家,他将这一论题进一步延伸,为这种持续的差异提供一种正当性论证。——查尔斯泰勒 贝淡宁的《超越自由民主》挑战了西方自由派政治理论中的主导理念,即,自由民主具有普世价值。通过对比东亚和西方在人权、民主和资本主义等议题上的不同视界,贝淡宁有力地表明,东亚政治传统包含“有别于西式自由民主、并在道德上具有正当性的选择”。他对东西方政治哲学的知识把握可谓罕见。——李强,北京大学 十多年来,贝淡宁一直在东亚背景下探索“民主”、“人权”和“资本主义”的意义和可行性。《超越自由民主》把多股线索拧到一起,其风格是启人心智的,其文字可读性强,而且幽默。本书是任何涉及或者关心中国,以及其他以儒家政治一法律文化为标识之重要国家的人的必读书。这是一场友好的、切题的对话。 ——哲罗姆柯亨,纽约大学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引言:质疑普遍适用性
2002年5月,著名的美国法学家罗纳德•德沃金访问了几所中国大学,并就人权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著名的《认真对待权利》一书的中译本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数周,他的公开演讲也吸引了数千听众。当时,人们把德沃金教授的访问与八十年前约翰•杜威和伯纳德•罗素对中国的访问相提并论。中国又一次对西方敞开了大门,这在当时似乎是东西方的精英知识分子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又一次机遇。
德沃金在演讲一开始就“承认”人权理论确实完全是西方的,但他认为这一“事实”并不影响人权的规范性价值。如果人权概念在道德上是不可否认的,那么这一概念独特的西方历史背景不应当被用于否定它在非西方社会——包括中国在内——中的应用。接下来德沃金从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出发,对人权观点进行了简单的勾画。他提出了两条支持公民与政治权利的道德原则(道德平等与自主),并指出这两条道德原则同样可以用于支持对当代中国法律与政治实践所进行的批评。接下来他要求听众提出任何可以支持侵犯公民与政治权利、建立在“亚洲价值观”之上的相应原则,然而听众没有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