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最新修订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附光盘)
分類: 图书,医学,医学类考试,执业医师,
作者: 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编写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524000版次: 1页数: 319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1043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唯一推荐用书;
根据新大纲 全新修订;
考试信息 培训课程 在线考试;
资源下载 专家答疑 考生论坛;
百余位资深教师精心奉献 培训形式多样 重点鲜明 针对性强,帮助考生梳理脉络 切中要害 强化记忆 沉着应考。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维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指定的考试用书。通过对试题的解析和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考试技巧,明了考试方法。 帮助考试复习,权威的考试用书。
本书严格按照《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编写,内容科学,不超纲。针对考生复习量大,复习时间紧的特点,编写注意重点突出,强调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全书共分三章,内容包括:临床基本技能,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
目录
第一章 临床基本技能
第一节 体格检查
第二节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第三节 现场急救技术
第四节 传染病
第五节 慢性病
第六节 中毒
第七节 血吸虫病
第二章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第一节 现场调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有关传染病常用调查
第三节 有关免疫规划的调查
第四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五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六节 环境卫生学
第七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
第三章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
第一节 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总论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
第三节 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
第四节 个人防护
第五节 卫生处理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临床基本技能
第一节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器具(如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熟悉并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有助于迅速而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正确地判断病情变化,并指导对化学诊断、器械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的准确选择。本节依据《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总体要求,对体格检查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①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检查者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和蔼,手法轻柔。②检查者应关心、体贴患者,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检查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③检查患者时,检查者应站在患者的右侧,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室内光线适当,安静,温暖。④体格检查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力求达到全面、系统、重点、规范;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左右对照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检查,力求达到检查准确。⑤检查结束应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
一、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方法一般分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四种。
(一)视诊
视诊是检查者用眼睛观察患者局部或全身体格征象的一种方法。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改变,如皮肤颜色、胸廓外形、呼吸节律、心尖搏动部位等;全身视诊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部表情、体位步态等。视诊检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广泛,常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二)触诊
触诊是检查者用手对被检查部位触摸,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由于手指指腹对触觉较敏感,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敏感,常用这些部位进行触诊检查,如体表温度、湿度,肺部语音震颤,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1.触诊检查方法
(1)感觉触诊法:通过手掌感触被检查部位的体表震动,如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心尖搏动、震颤等。
(2)浅触诊法:检查者在被检查部位通过手指柔和的滑动或轻轻地按压进行触摸和感知,适用于浅表组织和病变的检查,如淋巴结检查、浅表软组织或血管、关节、腹部有无压痛等。
(3)深触诊法:检查者用手由浅人深、逐渐加压达到深部脏器触诊目的,主要用于检查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深触诊法又分为:①滑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肠管和包块。检查者右手四指并拢,嘱被检查者呼气时逐渐向深部按压,触及包块或脏器后,用手带动皮肤在其上滑动触摸。②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在大量腹水时,触诊肝、脾、包块等需要冲击触诊。右手三指并拢,垂直放在检查部位,用指腹迅速冲击腹壁(指腹不离开腹壁)感知腹腔内的器官或包块。③深压触诊法(插入触诊法):用于确定深部压痛点。用示指和中指两指并拢,垂直慢慢向深部施压,确定局限性压痛的部位。④双手触诊法:右手置于检查部位,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的后面,向右手方向推压。常用于肝、脾等腹腔脏器或肿物的触诊。
2.触诊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讲解检查目韵,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检查。
(2)检查者手应温暖,手法轻柔,浅触诊检查应在深触诊检查前进行,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
(3)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不同体位。
(4)触诊检查时应注意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特点。
(5)检查时可边和被检查者交谈边检查,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必要时要指导被检查者进行呼吸配合。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被检查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依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的一种方法。用手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查部位,观察反射情况和有无疼痛等也属于叩诊检查。
1.叩诊检查方法根据叩诊手法不同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1)直接叩诊法:检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直接拍击患者的被检查部位,以了解被检查部位的拍击反响(声音改变)和指下的震动感,判断病变情况;适用于胸部和腹部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的检查。
(2)间接叩诊法:检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节为板指,平贴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每次叩2~3次,叩击力量应均匀,轻重适当。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适用于肺、心界和腹部等的检查。
2.叩诊音是指叩诊时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根据被叩击部位组织或器官的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的距离不同,产生的叩诊音不同。一般分为五种:
(1)清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声音。为正常肺脏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密度正常。
(2)浊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时间较短的声音。叩击时板指所感到的震动较弱。为心脏或肝脏被肺脏边缘覆盖部位的叩诊音。病理状态时,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叩诊检查时也可产生浊音。
(3)实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弱、振动时间短的声音。为心脏和肝脏等部位的叩诊音。病理状态时,如大量胸腔积液或大叶性肺炎等,叩诊检查时可产生实音。
(4)鼓音:一种音调适中、音响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和谐声音,如同击鼓声。为含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的叩诊音,如胃泡区和腹部等部位。病理状态时,如肺内空洞、气胸等检查时可产生鼓音。
(5)过清音:一种音调较低、音响强的声音,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属于病理叩击音。肺气肿患者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叩诊检查时可产生过清音。
3.叩诊检查注意事项
(1)叩诊检查时要求室内环境安静。
(2)根据叩诊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胸部叩诊时采取坐位或卧位,腹部叩诊时采取仰卧位。
(3)叩诊检查时,既要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又要注意叩诊部位的震动感差异,同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和鉴别。
(4)叩诊检查的力度应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组织的性质、范围、深浅等情况而定,如叩诊心脏、肝脏相对浊音界时力度应轻柔,叩诊心脏、肝脏绝对浊音界时应用中等力度。
(四)听诊
检查者根据患者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判断身体状况或组织器官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1.听诊检查方法
(1)直接听诊法:检查者直接用耳贴附于患者的体表进行听诊,这种方法听到的体内声音很弱,目前较少应用。
(2)间接听诊法:应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法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是心、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听诊器体件分为膜型和钟形两种,膜型体件主要用于听诊高调的声音,如呼吸音、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肠鸣音等;钟形体件主要用于听诊低调的声音,如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听诊检查注意事项
(1)听诊检查时应注意室内安静,环境温暖。
(2)根据听诊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
(3)正确使用听诊器,听诊检查时听诊器体件应直接接触皮肤,严禁隔着衣服听诊。
(4)听诊检查时检查者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辨别正常生理音、病理性声音以及外界干扰声音。
二、一般检查
(一)发育与营养
发育是人体在一定生命时期的生理现象,根据年龄、智力、体格生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进行综合判断。随年龄的增长,智力、体格处于均衡成长状态,属于正常发育状态。人体的生长发育受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育锻炼等诸多因素影响。
营养状态一般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的充实程度。在一定时间内观察体重的变化也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态。
1.身高 系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形态指标,也是评价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身高的因素有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季节、疾病、内分泌、性成熟早晚、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
(1)身高的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三点)紧靠身高计的立柱。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一侧,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两点)等高进行读数。
(2)注意事项:①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使用前应校对0点,误差不得大于0.1cm;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②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要求。③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④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⑤测量身高前,被测量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测量身高均应赤脚;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
2.体重系指人体各部分的总重量,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同时间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态。体重的增减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状况等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受年龄、性别、种族、遗传、饮食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