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人文田野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其他宗教 ,
作者: 鲍江 著
出 版 社: 文具供货商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7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105096596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本项研究中,笔者尝试串联起客观与主观,提出构拟象征动力学的初步思路。为此,在研究中引入了一个与符号构成对立的概念——实在。在符号与实在的对立轴上,符号偏向作为表达
的手段,它的价值受语境的制约;实在则指被看作自身具有内在价值的自足体,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主观判断。譬如,某个交通标志在它所属的交通标志系统里,它是一个符号。当这个交通标
志按所属系统的规则出现在路上,对于熟悉这个系统的人而言.它是一种实在。又如,一份合同是约定双方相互间的承诺的符号,对于守信的当事人而言,它是一种实在。象征符号的本质是替代品,自身不具备内在价值,它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系统。但是,符号不是静止的,符号实在化、实在符号化是文化史中的两股趋势性的力量。符号实在化指符号的替代品本质淡出人们的意
识,转化为自在的实在体的过程,时间因素在这个过程里具有关键价值;实在符号化指实在性消解,象征符号还原其作为表达工具的替代品本质,以及与它相伴随的创新概念、发明符号的
过程。
从符号一实在出发,象征符号的丛林之门悄然开启,微风拂面。
作者简介
鲍江,人类学学者,民族志电影人。主要学术兴趣,是象征理论及其音像实践。已公开发行两部民族志影片《东巴和》(Dongba He,2000)和《大家庭与小家庭》(The Large Family and the Small.2008),发表《西方人类学电影史述评》、《在结构中吐纳:从萨林斯与奥比耶斯科尔之争说起》等数篇学术论文。
目录
宋蜀华先生指导意见
序 和少英
引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本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背景
第三节 纳西族东巴教文化史略说
第四节 相关研究的回顾
第五节 本项研究的意义
第六节 叶青村的生态、生计和社会
第一章 东巴教及其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东巴教、东巴
第二节 萨
第三节 喔亨
第四节 祀
第二章 东巴教时空观
第一节 大宇宙
第二节 小世界
第三节 边界
第三章 东巴教仪式实践模式
第一节 微观化宇宙
第二节 文化交流
第三节 确立一个新鲜的宇宙
结语
附录1 超度 什罗仪式
附录2 酣奔——祭风仪式
附录3 俄亚纳西族乡《乡规民约》
附录4 词汇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
书摘插图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人类学以了解人、了解文化为学科职志。人自己研究自己谈何容易!但作为一个目标,让人心驰神往,成为得入其门的学子欲罢不能、伴随一生的精神激励。这门学问目标远大,因此难得
长进,但它每一小小步的挪移,迸发的力量足够让同样小小的星球晃上一晃。迄今,人类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相对论对人本主义的支撑,开渠引流,使人本主义
这一源自个别文化的一家之言通向转化为全人类跨文化共识的道路;二是结构人类学对文化纵深的阐发,确立了文化内部空间的立体特性;三是通过了解别人来反思自己的治学路径。
象征研究的着眼点从文化的结构关系转向象征符号本身,同样致力于挖掘文化的纵深,这是一条有望步结构人类学后尘的路径,从另一个维度深化认识文化内部空间的立体特性。人类学的
象征研究通常在阐释仪式的过程中展开,在聚焦仪式个案的同时,观照仪式所依托的文化整体,在讲述某某仪式是什么的同时,阐发它的言外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