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庸处世之道【修补版】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知识读物,
作者: 董莠菊编著
出 版 社: 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2页数: 199印刷时间:开本: 16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23182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总有一本书让你爱不释手如沐阳光,总有一个智慧故事滋养你的心灵激励你的成功潜能,总有一种思想让你改变人生成就辉煌。
博大精深的东方古老智慧,传世已久的世界经典名著,她告诉我们身处逆境时怎样用理智克服困难,在人生之路上怎样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内容简介
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呢,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这个问题,恐怕我们要到老祖宗那里寻找答案了。
中国人的能耐,跟我们祖先的思想启蒙是分不开的一。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道、墨、名、法、兵诸家。其中,儒家源出于文士,墨家源出于小手工业者,道家源自于隐者,名家源自于辩者,法家多为贵胄之士,兵家多为行伍出身。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竞相开馆授徒,传授他们的专门才能或技艺,形成学派林立、各种思潮喧嚷纷呈的景象。
由于诸家的来路不同,各自的价值取向自然也不尽相同。道家多偏重村社自治体利益,崇尚“绝圣弃智”、“清净无为”、“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法家服务于王权利益,主张以武力平天下,以威权弹压民众,以法治国;墨家的主张是“强本节用”、“兼爱”、“非攻”,代表着贩夫走卒、劳苦大众的利益;儒家强调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可以说,今天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基本上遵循的是儒家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所参照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教条。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人生法则、内省自胜、涉世为人、修身立世。
本书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对儒家处世之道进行分析,以结合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深入浅出,让读者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感悟儒家的这些人生智慧!
目录
第一章人生法则
1用心体会人生真滋味
2在逆境中磨砺意志
3优柔寡断患无穷
4目标是一面旗帜
5尽信书不如无书
6抵制诱惑,赢得好名声
7荣誉宠禄身后事
8守住平常心
9将学习放在第一位
10正确看待贫富贵贱
11切忌贪图安逸
12戒狂戒骄
第二章内省自胜
1人生当三戒
2人应有畏惧之心
3苦乐为动力
4懂得屈伸之道
5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
6自律首推慎言慎行
7不好小勇享小平
8面对失落要洒脱
9坦然面对生死
10好高骛远戒
11淡化利欲之心
12勿骄奢
第三章涉世为人
1做君子莫做小人
2宰相肚里好撑船
3做人贵在反省自己
4保有仁爱之心,
5孝悌乃做人之根本
6家和万事兴
7正家之道始于夫妻
8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忠诚
9不念旧恶
10考虑别人的感受
11凡事适可而止
12赏罚分明用人才
第四章修身立世
1加强自身修养
2意志坚定方能成功
3节制欲望养身心
4不做出头的椽子
5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存而不忘亡
8要走正道
9能“忍”也是一种智慧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人生法则
2在逆境中磨砺意志
【原典】
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释义】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既然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却对穿不好吃不好感到羞耻,这样的人是不足以与他谈论道的。”
如果一个人真正立志于修道,这个“修道”不是出家当和尚、当神仙的道,而是儒家那个“道”,也就是说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人的事业。如果一个人志于这个道,而讨厌艰苦的物质环境,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吃的不好。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侵占了。“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一个书生到一个禅师那里大谈佛道,自己宣称已经领悟真道,并说:“大干世界不过空空如也,俺已经一丝不挂,解脱自在了。”禅师听他这样说,还是微笑着和他聊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