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宋何维主编,宋保维等编
出 版 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12247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学模型,提供了大量的设计资料和设计实例,充分反映了国内外有关可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模糊故障树分析、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机械磨损零件可靠性设计、机械腐蚀零件可靠性设计、结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基本模型、系统存储可靠性等。全书共10章,包括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可靠性、可靠性分配与预计、故障树分析、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可靠性试验与综合评定、系统储存可靠性等内容。本书内容阐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本书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作为航空、航天、船舶、机电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以及普及可靠性知识教育的参考教材。
目录
第1章 可靠性概论
1.1 可靠性基本概念
1.2 模糊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量
1.3 可靠性中常用的概率分布
习题1
第2章 不可修复系统可靠性
2.1 概述
2.2 串联系统
2.3 并联系统
2.4 混联系统
2.5 表决系统
2.6 旁联系统
习题2
第3章 可修复系统可靠性
3.1 概述
3.2 马尔柯夫过程
3.3 典型可修复系统可用度
3.4 系统预防维修间隔期的确定
习题3
第4章 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4.1 概述
4.2 可靠性分配
4.3 可靠性预计
习题4
第5章 故障树分析
5.1 概述
5.2 建立故障树的方法
5.3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5.4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5.5 模糊故障树分析
习题5
第6章 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6.1 概述
6.2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6.3 电磁兼容性设计
6.4 热设计
6.5 降额设计
6.6 冗余(余度)设计
6.7 潜在通路分析
6.8 容差分析
6.9 耐环境设计技术
习题6
第7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
7.1 概述
7.2 机械零件可靠度计算
7.3 机械零件模糊可靠度计算
7.4 机械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7.5 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7.6 机械磨损零件可靠性设计
7.7 机械腐蚀零件可靠性设计
7.8 机械结构稳健可靠性设计
习题7
第8章 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
8.1 概述
8.2 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基本模型
8.3 结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基本模型
8.4 水下航行器典型零部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习题8
第9章 可靠性试验与综合评定
9.1 概述
9.2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9.3 可靠性增长试验
9.4 可靠性统计试验
9.5 系统可靠性综合评定
习题9
第10章 系统储存可靠性
10.1 概述
10.2 储存环境因素
10.3 系统储存可靠性评定方法
10.4 系统储存可靠性预计方法
10.5 系统最佳检测周期
习题10
附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可靠性概论
1.1可靠性基本概念
1.1.1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长期以来,重视产品信誉的厂家都在追求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因为只有可靠性好的产品,才能长期发挥其使用性能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不仅如此,有些产品如汽车、轮船和飞机,如果其关键零部件不可靠,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而且会耽误时间,推迟日程,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直接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像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发生的可靠性事故所引起的严重后果,都足以说明因产品的可靠性差会引起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会危及国家的荣誉和安全。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等可靠性技术成功的典范,不仅为其国家带来荣耀,而且说明了高科技的发展要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高的可靠性。
人们早期对“可靠性”这一概念仅仅从定性方面去理解,而没有数值量度。为了更好地表述可靠性的准确含义,不能只从定性方面来评价它,而应有定量的尺度来衡量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火箭专家R.Lusser首先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其各子系统的可靠度乘积,从而算得V—E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首次定量地表达了产品的可靠性。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可靠性的测定中更多地引进了统计方法和概率概念以后,定量的可靠性才得到广泛应用,可靠性问题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被系统地加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