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子 通信,通信,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作者: 李树广编著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55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10768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21章,第1~7章主要介绍数字通信与传输信道、信号采样与变换、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载波与传输、多址复用技术、通信媒体与传送特性;第8~12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卫星通信、GPS定位与卫星导航系统、公共通信网络;第13~16章主要介绍网络系统结构与协议、局域网、广义网、Internet、高速网络组合、网络系统技术开发与优化;第17~21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各类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与技术开发、蓝牙通信技术、网格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本书的每一章都适当增加了专业理论深度与最新实用技术,以适应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工业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树广,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博士,教授。1978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电机系自动化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86年赴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与留学,获工学博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日本Japan Socia1 System Rc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999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获3次科技成果奖,2001年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2007年获国际信号处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译著:《通信工程学概论》译者:李树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著作: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者:李树广.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数字通信》作者:李树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计算机网络系统》作者:李树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
目录
第1章 概论
第2章 数字通信与传输信道
第3章 信号采样与变换
第4章 信号载波与传输
第5章 信号调制与解调
第6章 通信媒体与传输特性
第7章 通信信道与多路复用技术
第8章 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网络
第9章 GSM通信网络系统与优化
第10章 卫星通信
第11章 GPS定位与卫星导航系统
第12章 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与交换
第13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与协议
第14章 计算机局域网
第15章 网络互连与Internet
第16章 高速网络与组网技术
第17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18章 蓝牙通信技术
第19章 计算机网格技术
第20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
第21章 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概论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成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现代信息通信网络,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速度,改善了通信质量,实现了全数字化、宽频带、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及计算机、电视和电话通信的三位一体化。这种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降低了人们物理位置靠近的必要性,通过网络把整个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和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的网络化,不仅有利于信息的通信,还有利于信息的永久性保存和传播。当今,人们如何根据需要规划设计网络系统、开发网络应用技术、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作用,使其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科学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数字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
电气信号通信起始于18世纪中期。1838年,莫尔斯(S.F.Morse)发明了电报机和莫尔斯电码,这就是数字通信科学的开始。莫尔斯把电信号利用电波作载波进行发送,发明了无线电报。特别是泰坦尼克号客船遇难以来,无线电报成为航海船舶重要的通信手段。
自1920年开始,人们使用电波模拟发送方法,在美国匹兹堡利用声音波形调幅方式进行播送广播。
1925年建起东京广播电台和远程国际无线电话,发明了可以传送图像的电视机。
1928年彩色电视机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彩色电视播送的基础。
1957年,前苏联的同伴者号(Sputnik)卫星发射成功,引发了世界性的宇宙开发竞争。同伴者号发射后,l960年美国最早开始使用卫星进行远距离中转通信,两年后发展成像现在的通信卫星使用的能动传播方式,进而构成了现在的多信道宽带综合通信卫星工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