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流年,最后一眼
分類: 图书,青春文学,爱情/情感,
作者: 范培松主编,朱红梅选编,黄申罡绘
出 版 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16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3392683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冰雪给了冬天一个单调洁白的表情,寒冷却割破青春的皮肤,有清醇的浆汁瞬间流出。
这是一本真实的书,一页页翻过,就像一张张青春的纪念照,有明媚,有寥落,有欢颜,也有泪水,无论黑白相间,还是色彩斑斓,青春也和万物一般经历四季的轮回,都在历数青春里林林总总的真实。“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即便浪荡如胡兰成,也说,青春自身可以是一种德性,像杨柳发新枝时自然不染尘埃。
内容简介
本卷是“青春祭”丛书的冬之卷,寒冷而凛冽的冬季看似与火热的青春没有任何交集,可是那些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恰似冬夜围着火炉,让人特别温暖和感激,谁说伤痛和不幸是人生的寒冬,恰在这一跌一撞中,完成了我们在青春时代最艰难的成长。本卷的散文多出自年轻写手,配以浪漫的插图相信能得到大多读者的喜爱与共鸣。
目录
第一辑 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青春,是冰做的风铃
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离开家的那一天那一场雪
忧郁之书
年华
湮没的青春
第二辑 北风如此的近,又那样的远
核桃张悦然
我曾经这样爱过你
人生若只如初见
去年冬季的一抹阳光
知音
爱人
苏打绿,薄荷叶
第三辑 青春贴着爱飞行
载不动父爱如山
请尊重我的父亲大人
生命的呐喊感动
第一百五十六张票根
雪孩子
无法不对你残酷
天使的目光
第四辑 生命里的第一个妖精
1977,我参加高考
我和橘皮的往事
瓦兰就要死了
打不死的泼妇
清水洗尘
有些味道,从不曾远离
爱是一种心境
圣诞夜的一把火
第五辑 青春是一面温暖的旗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
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最温暖的墙
你听,青春在寂寂地歌唱
我爱薇薇安
牵挂
手心手背
书摘插图
青春,是冰做的风铃
青春,是冰做的风铃。
当夜深了以后,四周寂静下来,我听见一阵风吹过,撩拨起来的串串铃声,丁零零,丁零零,一种冰凉湿冷的脆响声音。不知道是谁家阳台上悬挂着的,宛如一个计时器。我的第一个风铃是生日礼物,附着一张小卡,上面写着这句话:“青春是冰做的风铃。”那时我二十二岁,刚开始读硕士,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青春。可能是因为大学时怕跟不上同学的进度,我一直都那么紧张着,把青春都修剪干净了。
把自己修剪干净的我,随即开始参加大学毕业之后的相亲活动。突然之间,许多阿姨、伯父都出现了,他们带着从国外回来的硕士、博士、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来到我的面前。而我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的兴趣啊,看看电影啦,去郊外走一走啦。”于是,我和不同的男生去看电影,去郊外走来走去,但,心里没有一点期待或者雀跃,只有着隐隐的焦虑。那时候我是个急着走进婚姻的女孩,因为我以为那是人生必经的道路。直到终于可以投入研究所的课程,我才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我一点也没有看见自己的青春,不知道青春其实是无法修剪拔除的。
读博士二年级时,我很尊敬的金老师,为我在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开了小说习作这门课。那时我已经出版了两本畅销书,开始在校园里演讲,但我仍感到惶恐。对于教书这件事,长久的梦想,竟然真能实现?金老师为我打气,教我安心,就在我鼓起勇气接受之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是你太年轻,许多教授都担心你太年轻了,我想,你在穿着打扮上可以稍微……成熟一点。”年轻?我已经二十六岁了还年轻?站在镜子前,我看着自己垂直如瀑的长发,镶荷叶边的白色衬衫,棉质碎花裙,原来我是年轻的。为了将青春修剪得更干净,我到服装店里买了好几件从来不曾穿过的颜色与款式的衣服,一律是宽肩窄臀,黑色压金丝的、普蓝偏藏青的、墨绿色浮着印花的。为了加强成熟的效果,干脆将长发烫成麻花卷,或者全部盘成髻。一不做,二不休,我又买了许多当下流行的大耳环,十年后的自己忽然走到镜子里,与我面对面。
站在讲台上的我,纵使努力让学生知道我是他们的教师而不是学姐,学生眼中却仍疑惑重重。比较熟悉以后,有学生质疑我的用心:“为什么你要装得那么老啊?”我有口难言,一切都是因为青春啊。
即将迈进三十岁时,我特别喜欢在文章里提到“我已经老了,我只想活得好而不是活得美了”这样的话。在课堂上说故事给学生听的时候,我也总是这么开始的:“当我年轻的时候……”学生们笑起来,觉得这个教师挺夸张的,年轻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前几年的事,干吗说得像前朝旧事似的。有一回我的另一位老师含笑对我说,她和她的朋友都在读我的文章。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明明是这样年轻的人,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老啊老啊。我已经三十岁了还年轻?“是啊,比起四十岁,比起我们这样的年纪,你当然是很年轻的啊。看见你口口声声说老,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言老,我对自己说,我从来没有放心地青春过,这应该是时候了。
于是,我从三十岁开始青春。
我修完学位,腾出大段大段时间发呆:我去旅行,长时间流浪在异国,而不只是去郊外走一走;我参加舞台剧的演出,在众人瞩目的台上又哭又笑,而不只是看看电影。我剪短头发,换上牛仔裤或是短裙,穿、着平底鞋或者长靴,我和一群很青春的朋友,到大草原去等待月亮升起,守候破晓天明。我们一起到绿岛泡温泉,看他们像鱼一样裸泳。当太阳跃出海平面的时候,他们也如海豚般一跃而起……这才是我的青春。
在那些缀满星星的夜空下,弥漫着晨雾的乡间,永远也不会有天明的KTV包厢里,我都曾经听见冰做的风铃透亮悦耳的声响,几乎忘记了它同时也在风中迅速消融。
渐渐地,当我对学生说起年轻时候的事,他们不再笑,反而显露出聆听前朝旧事的兴味。
有一天,我们在课堂上读朱自清的《背影》,许多学生是因为读大学才离乡背井的,特别有感触,所以那次的发言大家相当踊跃。学生们热烈地说起对父母的思念与愧疚:有个女孩子说母亲结婚早,从来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家里小孩又多,她每次回家看见母亲操持家务,很心疼母亲的年老与辛劳,只希望将来能报答母亲。我微笑着,随意问起,年老的母亲多大年纪啦?女孩想了想,差不多四十岁了吧。我的笑意忽然僵在唇边,她母亲原来是同我差不多的年纪。然而,对这个十八岁的女孩来说,四十岁是够老的了。
这两年开始,我在教授休息室里,会看见一些年轻的讲师,也投入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有些甚至是上过我的课的。冬天的休息室里,我敲过门之后走进去,两个年轻人正在聊天,其中一个男孩子是博士班的学生,我们原本就认识的,另一个女孩,脸上有着不能修剪的青春的光芒,那光芒是难以逼视的。男孩告诉我,女孩也在教语文,是新进的老师。我站立着,错愕地,迟迟不能对她颔首。不是的,她不是应该坐在教室里的年龄吗?光洁的面容上,纯粹晶亮的眼眸,她此刻坐在休息室阳光充足的座位上,那正是多年前我最喜欢的座位。不畏怯太阳的照射,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注视着走进来的每位老师,想象着自己将来的模样,想象着每一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我几乎是惊惶地走进了洗手间,双手扶着脸盆边缘,我想,我被青春吓了一跳。
我在已经模糊了的陈旧的镜子里,看着自己,所幸镜子仍是慈悲的。当我为自己的唇抹上了饱满的豆红色,转身开门的时候,依稀又听见那阵脆亮的声响,丁零零。
青春是会一笑而过的,就如磕磕绊绊的童年;曾经红得耀眼,如今却无比黯淡的红领巾:和那个你爱慕的男生或女生的一回头的温柔……冰做的风铃曾经晶莹剔透,以假乱真。可是青春终于在我们的不经意抑或百般呵护里融化,如此地刚正不阿或是忘恩负义。但我们却完整了起来,你说不出自己的哪一部分是属于青春的,但青春的分子确实就在你里面……所以,不要为那渐行渐远的风铃声而恐慌、忧愁吧,青春的风铃就融化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就是那一抬头的自信,以及面对往事的时候,我们不忧不惧的神情。
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深冬的北京气候干燥而寒冷,我穿着相形之下有些单薄的长款大衣踽踽独行在广院的校园里。
广院的校园很小,我这么说可能让无数一直对它向往的孩子大失所望。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很小很小的校园分成南北两院,步行二十分钟应该能够搞定。建筑很陈旧,全国闻名的播音系系楼只有两层,漆成灰色,许多人调侃说它“看上去还没一个公共厕所气派”。可是这样的校园在我们那些学摄影的校友手里一拍就很有感觉,艺术气息浓得不是要溢出来而是要发生爆炸。这就是我的大学,这就是我的生活。
高三或者更早的时候我开始在心底描绘自己未来的大学。它应该有宽广的校园,成片的草坪,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应该有深不可测的图书馆;应该有用单车载着女孩子的男孩子;应该有浪漫又朦胧的情事……可是这里没有,这里统统没有。这里有的是许多美丽动人的女孩和帅气逼人的男孩,可是女孩和男孩之间的故事一点也不浪漫朦胧。他们用接近光速的速度恋爱,又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分手。他们的爱情简单而直接,他们的情事清晰又平淡。我常常面对着这些忍不住追问,一直以来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喜欢北京的风。这是我能够从中嗅出北京王气的东西。北京的风是冷的,硬的,粗线条的。有风的日子我喜欢穿下摆开得如同马蹄莲那样的裙子,迎着猎猎的风裙裾飘飘。那些裙子,它们有好看的花纹和形状。有一条是我所钟爱的,酒红色氤氲了一片,上面开着暖昧斑驳的花朵。我至今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会对裙子有那样强烈的迷恋。我想起高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穿了一条很淡雅有蝴蝶结的粉色中裙去学校,结果被班主任老师批评,理由是“着奇装异服”。当时我在极度的委屈中想,我要快快考上大学,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穿我喜欢的好看的裙子了。可是现在我真的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随意地穿裙子了,可为什么我再不像高中时候穿上裙子那般开心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