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陈志椿编著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653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原杭州大学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讲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曾多次在我省的高校校长会议上谈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于是我就在学校领导,特别是在原杭州大学董如宾副校长的积极鼓励下,大胆地开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课,对传统审美文化作了些初步的探索工作,谈不上有什么成熟的成果,今天出版本书,旨在抛砖引玉耳。

本书最后一章,即“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世界遗产”的初稿,是由浙江工商大学的青年讲师侯富儒老师撰写的。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创意结晶,是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无价之宝。

目录

绪论

一、文化和审美文化

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概况

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

四、审美文化研究方法探讨

第一章太极审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一般概况

一、鸿蒙初开,人猿揖别

二、中国原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起源

第二节原始易学是巫学

一、《周易》简介

二、原始易学是巫学

第三节太极之美是大圆之美

一、何谓太极

二、大圆之美

三、太极大圆的两重性

第四节《周易》美论三题

一、立象尽意

二、通变成文

三、观物取象

四、修辞立诚

第二章儒家审美文化

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先秦审美文化的总体特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三、先秦审美文化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以“仁”为本的孔子审美理论

一、孔子审美理论的基础是仁学

二、以仁学为基础的艺术观——“成于乐”和“游于艺”

三、孔子审美观举要

第三节“与民同乐”的孟子审美理论

一、孟子论个体人格美

二、孟子论美感的普遍性和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第四节荀子的美论和审美论

一、荀子美学的思想基础

二、荀子论美

三、荀子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道家审美文化

第一节以“自然”为美的老子审美理论

一、老子和道教

二、“道”和美

三、老子美学命题举要

第二节庄子学派的审美理论

一、庄子学派审美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庄子学派的美论

三、庄子学派的美感论

四、庄子学派的艺术创造论

第三节《淮南鸿烈》中的美学思想

一、“美”和“道”

二、“有”与“无”

三、“神”与“形”

四、“文”与“质”

五、“中有本主”与“师旷之耳”

第四章释家审美文化

第一节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光辉的思想学说

一、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二、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创教活动

三、释迦牟尼的光辉学说

第二节佛教与中国艺术文化

一、佛教与中国文学

二、佛教与中国艺术

第三节释家的审美观

一、以“空”为美的“般若绝境”

二、直觉体悟——达到至美境界的根本途径

第五章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世界遗产

第一节儒家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道家世界文化遗产

一、道家名山及古建筑

二、道家园林艺术

三、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节佛教世界文化遗产

一、佛教名山

二、佛教建筑

三、佛教石刻

四、佛教壁画

五、佛教彩塑

第四节兼容儒道佛三家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古建筑群

二、名山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太极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既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其产生当在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之后,没有审美意识怎能创造审美文化?那么,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远祖的审美意识萌芽于何时,创造了怎样的审美文化?让我们作些初步的研究吧!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一般概况

一、鸿蒙初开,人猿揖别

我们的远祖是何时开始其人世生活的?也就是古老中国的原始社会何时开始?据一般推算,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大约从60万年前到1万年前,而新石器时代则从大约1万年前到4000年前。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考古学家又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地区发现了距今400万年的蝴蝶人。这样人类社会又大大地向前推进了,如果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确证的话。

旧石器时代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为蓝田猿人及北京猿人时期,北京猿人是由猿到人的中间阶段。中期以丁村人及其文化为代表;晚期则以河套人文化和山顶洞人文化为代表。

我国学术界对远古原始期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科学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受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启发才开始的。目前的状况是,材料缺乏。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早期文化因无实物验证,基本上还是空白点。其中期如按地域来划分的话,黄河上游主要是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主要是仰韶文化;黄河下游主要是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是屈家岭文化;长江下游是青莲岗文化。此外,内蒙、新疆一带称为北方草原,统称为细石器文化(包括晚期)。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从黄河上游来看,主要是半山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中下游都为龙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则分别为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此外,还有云南的元谋,四川的巴蜀一带,及东北的辽宁等地,前几年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特别是石雕的女性头像的发现,是近年来原始社会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

地下发掘物,一般统称之为文物,是研究古代文化的珍贵材料。根据上述各地的文物材料至少说明了如下两个大问题:

(一)社会文明是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社会的划分也往往以生产工具为主要证物

从生产工具来看,原始社会主要以石器为工具。在整个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工具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由天然石器变为打制石器,再变为反复加工的石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青铜器。如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第42号探方第三层中出土的,距今约有五千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青铜器。

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故称为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只有一个大致区别的界限,即前者以天然石器为主,后者以反复加工的石器为主。随着生产工具的变革,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在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又带来了婚姻制和分配制的变化。由于婚姻制的变化,导致了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由于分配制的变化,突破了原始公社的平均主义,也就开始了向奴隶制的过渡。

(二)关于“原始人道主义”问题

现有某些美学家鼓吹“原始人道主义”,把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生活说得很美,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至少是证据不足的。很早以前,历史学家就认为,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由于宽松的自然环境,原始人之间不会有战争行为。然而,1995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一幅一万多年前的岩画中,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都看到了一场组织有序、规模空前的战争图案。可见人类之冲突,乃是人的本质所决定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原始人共同狩猎、采集野果,果腹之外,所剩无几,实现分配的平均制,不过是没有掠夺的对象而已,并不是什么“人道主义”。

原始社会是否有政治民主?尧舜禹的禅让,不过是传说而已,实际上是奴隶制时代的思想家的幻想。“给”,是以“有余”为前提的;“爱”,也须以“自我牺牲”为基础。否则,只是空话而已。在原始社会,“有余”不可能,“自我牺牲”也不会达到自觉的高度。所谓“人道主义”,只能是子虚乌有。

人道主义,或人道精神,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只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我们在下面再谈。

二、中国原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起源

审美意识是人类的特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创造性的反映,一般称之为美感。关于审美意识的起源问题,我国学界通行的观点是所谓“同步”说,即认为审美意识的起源同艺术的起源是同步的、一致的。关于艺术的起源,在西方有所谓模仿说、劳动说、情感说、巫术说、符号说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有类似的观点。现学界有人主张艺术起源的“多元说”,认为艺术的起源有不同的情况,它往往是由许多因素交错而成的,而单一的起源论难于全面地说明问题。

下面我想就中国原始社会审美意识的起源问题,谈些不同的看法。

(一)审美意识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没有社会存在,也就不可能有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既是对客观的对象的美的反映,它的起源也就与客观的美的对象分不开。那么,什么东西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呢?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是对维持人类生存最有意义的生产工具,原始人在劳动(采集或狩猎)过程中,为了收到有效的成果,他们须不断地加工和完善石器工具。对某一能在劳动中获得有效成果的工具,制作者自然会感到得意和喜悦。因为这一工具肯定了制作者的智慧和能力。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是审美意识客观化的典型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马克思说,“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建筑物的”。而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就是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所以,作为人的标志的生产工具,乃是人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第一个产品。

审美意识与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的起源并非同步。应该说艺术的产生,乃是审美意识成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其光辉的著作《没有地址的信》里,曾反复论证“劳动先于艺术”,这是个客观的真理。因为“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395页)

审美意识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诸如模仿劳动活动的种种游戏,及祈祝劳动丰收的种种巫术活动,都对促使审美意识的发展产生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生产劳动,乃是产生审美意识的核心的原因。而其他只是辅助的因素了。80年代末期,有人想推翻这一“传统的旧观点”,但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

(二)陶器和彩陶艺术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原始社会审美意识的发展和独立的原始艺术的产生。

根据已发掘的地下文物来看,中国原始社会的审美文化,主要是这几样东西:1.陶器;2.舞蹈和音乐;3.绘画;4.石雕。在这四个类型的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结构的创造性活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陶器的地区之一,古代有“神农耕而作陶”的传说,说明陶器的发生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实行定居、经营农业生产有必然的联系。

陶器本是原始人的使用工具。在新石器时代,它几乎无所不在。如生产中用于收割的陶刀、狩猎的陶弹丸、捻线制纱的陶纺轮、揉制皮革的陶锉;生活上,从烹饪、饮食、汲水到储藏等等,陶具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精神领域则有陶哨、陶埙、陶鼓、陶响球这样一些用于愉情的乐器,还有一些反映原始宗教内容的女神塑像、动物塑像等。此外,陶器还广泛地用于随葬。最初,陶器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用目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原始人对之产生了感情,逐渐注意了美化,首先表现在对陶器的种种造型上,经历了一个由模仿植物、动物的形状到脱离模仿的过程。如半坡博物馆陈列的猪形壶(山东大汶口出土)、鹰鼎(陕西华县元君庙出土)和人头壶(陕西商县出土),就是生动的例证。尤其是人头壶,是对人面的模仿,表明人类已开始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肯定自己,也就明显地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自觉。

其次,还表现在对陶器的纹饰上。陶器纹饰的演化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一般经过这样几个发展阶段:首先由绳纹、云纹、水纹发展到动物纹,是由采集阶段过渡到渔猎阶段;再由动物纹发展到植物纹,说明由渔猎阶段过渡到农业阶段;然后由植物纹变成为几何纹,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由被动适应自然到能动改造自然了。

……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