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赵宪章,朱存明著
出 版 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837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术考古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篇,共二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等。
作者简介
赵宪章,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会专家等,主要从事艺术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多项。
目录
上篇历史研究
第一章考古中的石、玉文化
一、石器的美术考古价值
二、石器的原始神圣价值
三、古代的玉文化
四、玉文化与礼文化
第二章美术考古与图腾崇拜
一、人面鱼纹与鲧禹治水
二、神秘蛙纹与女娲神话
第三章陶鬻、鸟图腾与太阳崇拜
一、考古中的陶鬶
二、陶鬶与鸟图腾
三、鬶、鸟、日与生殖崇拜
第四章人形器及其文化意义
一、人肖像的出现
二、石刻与陶雕人面像
三、玉雕人面像
四、神格人面造像的文化意义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一、青铜时代
二、铸鼎象物
三、典型纹饰
第六章动植物杂糅与龙凤文化
一、动物与植物的杂糅
二、来自《金枝》的启示
三、怪龙面面观
四、说怪凤
第七章拆半表现与审美
一、何为拆半表现
二、拆半表现的类型
三、拆半表现起源
四、拆半表现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其美学意义
一、宇宙象征论
二、天地图像论
三、天圆地方论
四、宇宙生成论
五、人的生死论
六、宇宙象征的美学意义
第九章汉代墓室画像研究
一、法天则地
二、漫漫升仙路
三、图画天地
四、汉画像石
五、徐州汉画像
六、汉画图式
七、汉墓画像的结构模式
第十章论汉阙及其画像的象征意义
一、阙的类型及功能
二、现存的汉代画像石阙
三、汉画像中的阙
四、汉阙的象征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第十一章饕餮源流考辨
第十二章徐州出土汉兵马俑的审美价值
一、从俑看汉人的审美态度
二、从俑看汉代的艺术风格
三、从俑说到中西雕塑的异同
下篇理论研究
第十三章形式与道:中西美学的元概念
第十四章《乐记》与《诗学》比较
一、《乐记》的文本逻辑
二、《乐记》与《诗学》比较
第十五章“龙学”及其“现代转换”质疑
一、刘勰与黑格尔的文体分类
二、神思与形象思维
第十六章形式概念之滥觞
一、数理形式及其伦理转型
二、理式即FORM
三、质料与形式
四、合理与合式
第十七章审美二元论和艺术两分法
一、“希腊化”与“化希腊”的冲突
二、审美二元论
三、艺术两分法
第十八章康德美学之二律背反
一、美和崇高
二、纯粹美与附庸美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第十九章丹纳和文艺社会学的确立
一、“三总体”观念
二、“三动因”公式
三、艺术价值判断“三标准”
四、丹纳的影响及功过
第二十章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
一、心理(人格)结构与潜意识的发现
二、梦与梦的解析:文艺学的参照系
三、文艺学原本思维定式
第二十一章阿恩海姆与文艺学的格式塔方法
一、整体性思维原则
二、文学艺术作为“形”
三、在主客体关系中探讨形的结构
第二十二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第二十三章传媒时代的“语一图”互文研究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考古中的石、玉文化
在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审视时,从美术考古的角度看,我们注意到从石器到玉器的演化过程。
石头是人类文明的原点,当第一个猿人从大地上捡起第一块石头作为工具或武器抛掷出去的时候,人类就和其他动物正式划分了界限。当人类智力的进化产生了万物有灵观的时候,石头便被赋予了灵性,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便演化出古代石头的神话和传说。石头作为世俗的物质的工具,便演化成神圣的信仰,在狂热的宗教仪式上,它成了通神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精美的石头与一定的巫术仪式相结合,由用玉的等级不同而生出礼制。
一、石器的美术考古价值
石头是人类最初的工具和武器。在很长的时期内,石器在生产中占有支配地位。在考古学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这一时代大约开始于两三百万年以前,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