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纲要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罗江文 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52284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是文献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古典文献,不仅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在利于新的民族文化的创造和繁荣。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传统学问。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纲要”形式,简明扼要地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地介绍出来,以便于读者掌握。该书的出版为更好地总结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拓展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有利于中国古典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并推动云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的持续发展。
目录
绪论
一、文献和文献学的涵义
二、丰富多样的中国古典文献
第一章 中国古典文献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和记录方式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献的体裁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献的装帧
第四节 古籍的版式与结构
第二章 古典文献目录学
第一节 目录的性质和功用
第二节 目录的分类
第三节 目录的体制和书目的种类
第三章 古典文献版本学
第一节 印刷术的发明
第二节 版本学的内容和功用
第三节 版本的类型
第四节 版本的鉴定
第四章 古典文献校勘学
第一节 校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校勘的原则和依据
第三节 古籍错讹的类型
第四节 校勘的方法和步骤
第五章 古籍文献的整理
第一节 古籍文献的注释
第二节 古籍文献的标点与翻译
第三节 古籍文献的辑佚
第四节 古籍文献的数字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古典文献概况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和记录方式
一、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
在没有发明纸之前,我国古代先后利用甲骨、青铜器、玉版、石碑、简牍、缣帛等来刻写记事和记录文献。汉代发明了造纸术,纸的使用时间最长,是古典文献的主要载体。这些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甲骨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献载体是甲骨,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占卜吉凶的记录,是当时史官保存的重要文献。因为出土于殷墟,故又称为“殷墟卜辞”、“殷墟书契”。
1.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但直到晚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北京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1903年刘鹗汇集乇懿荣所搜集的和他自己搜集到的甲骨,择其字迹完好者1058片拓印成《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1904年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是我国学者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的开始。随后,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继续搜访,罗振玉先后搜得3万片,编印成《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作了著录和考释;王国维编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等,并有多种考证论著,而且在文字考释的基础上,把甲骨文研究与商史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28年至1937年,民国“中央研究院”先后在河南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获得了大量晚商遗物和大批甲骨文,编成了《殷墟文字甲编》、《乙编》。从这时期开始,郭沫若、于省吾、唐兰、胡厚宣、陈梦家、商承祚、张政烺、严一萍等学者在甲骨文的考释和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又对河南小屯遗址进行了多次科学发掘,1973年两次发掘出土甲骨万余片,总计得到有字甲骨5335片;1989年在小屯村发掘出有字甲骨294片;1991年在安阳花园庄东又发掘到有字甲骨579片。从甲骨文发现至今,国内收藏甲骨10万余片,港台藏有约3万片,日本、加拿大、英、美、德、俄、瑞士、法国、比利时、韩国等10国共藏有约26000多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