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 短篇小说选(插图本)
分類: 图书,小说,作品集,外国,
作者: (美)亨利(Henry,O.)著,李文俊等译
出 版 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字数:版次: 1页数: 32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021591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欧亨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使欧亨利享有国际声誉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叶》、《警察和赞美诗》等脍炙人口的精品,它们代表了欧亨利作为一个小说家的最高成就。无论从内容或风格上来说,欧亨利的作品都只能是美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物,它们当之无愧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既写东部,也写西部,但他最负盛名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纽约市的大街小巷中,发生在他称之为“四百万”的普通百姓身上。他为市民读者而写,也擅长写市民生活,故而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内容简介
欧亨利(1862—1910)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以描写纽约市井生活著称,但他并非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个医生。十五岁开始在药房当学徒,二十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品和趣闻逸事。一八八七年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一八九六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为了躲避受审,他逃往洪都拉斯。不久,他得知妻子病危,回家探视,在一八九八年被捕,以贪污银行公款罪被判刑五年。由于表现良好,三年后提前获释。在狱中,他担任医务室的药剂师,并在业余开始写小说,为的是挣些稿费寄给女儿。一八九九年,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发表,署名为“欧亨利”,借用了一个法国药典书作者的名字。命运对他来了点幽默,以一场官司把他从波特变成了欧亨利,从一个专栏作家变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一九O一年出狱后,他发现自己已经小有名气。第二年他定居纽约,专门从事创作。他以一周一篇的速度为杂志写小说,获得读者的普遍注意与好评。到一九一0年病逝为止,欧亨利以旺盛的精力共创作了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入《四百万》(1906),《剪亮的灯盏》(1907),《西部的心》(1907),《城市之声》(1908),《善良的骗子》(1908),《命运之路》(1909)以及《滚石》(1913)等十余部集子。
目录
序言
麦琪的礼物
咖啡馆里的一位世界主义者
爱的奉献
警察和赞美诗
财神与爱神
没有讲完的故事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朋友忒勒玛科斯
婚姻指南
擦亮的灯
钟摆
“真凶”
最后的一叶
伯爵和婚礼的客人
杰夫?彼得斯的感应功
婚姻学的真谛
骗术和良心
强中更有强中手
熊仔约翰?汤姆的返祖现象
似戏非戏
失忆症患者逍遥记
都市报道
寻宝记
侦探
女巫的面包
吉米?海斯和穆丽尔
让我号号你的脉
命运之路
迷人的侧影
“广告”轿车在等待的时候
一千块钱
失败的假设
牵线木偶
我们选择的道路
梦
书摘插图
最后的一叶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小块地区里,街道走向没了规矩,而且还断裂成一小段一小段,故而被人称为“烂地儿”。这片“烂地儿”曲里拐弯,不定哪儿支出一个棱角来。顺着一条街走,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拐回来一到两个弯。有个艺术家有一回发现住在这儿也不是没有好处。比方说吧,来了个收油彩、纸张和画布欠款的商人,他绕了半天发现自己又在往回走了,竞连一分钱的欠账都没能收到手。
因此,要不了多久,艺术界的朋友都踅到这饶有古风的格林尼治村来了,他们看上了有北窗的房间、十八世纪的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与低廉的房价。紧接着,他们从第六街旧货铺淘来了一些铁皮茶缸和几只沙锅,“艺术家地区”就这样形成了。
苏伊和乔西的画室就设在一座矮墩墩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乔西”是乔安娜的爱称。一个来自缅因州,另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她们是在八马路“德尔莫尼柯”吃饭时认识的,两人发现彼此在艺术、生菜、大宽衣袖的观点上,几乎是完全一致,于是便联合租下了那个画室。
那是五月里的事。到十一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不速之客,亦即被医生叫作“肺炎”的那位,在艺术区悄悄游荡,用它那冰冷的手指点点这个,戳戳那个。在城市东区,这瘟神可谓肆无忌惮,简直是横扫一大片,不过进入这迷宫般又狭仄又潮湿的“烂地儿”后,它的势头倒是稍稍缓和了一些。
肺炎先生可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种行侠仗义的老绅士。让加州和风吹拂惯的血气不旺的弱女子本不值得粗暴的老家伙一顾。司是他偏偏选中了乔西;于是她躺倒在自己那张重新油漆过的铁床上,几乎是一动不动,盯看着荷兰式小玻璃窗外隔壁砖房的空墙。
一天早晨,忙碌的医生扬起毛茸茸的花白眉毛,把苏伊叫到过遭里去。
“她还有——这么说吧,十分之一的机会,”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往下甩,“那就在于她还想不想活下去了。遇上硬要到殡仪馆门口去排队的人,再好的医术也是枉然。你那位小姑娘料定自己再也好不了了。她心里可有什么想念的吗?”
“她——她是一直盼望有一天能上那不勒斯海湾去写生的。”苏伊说。
“写生——说什么呀!她心里有什么能引她想了还想的事儿?比方说,一个男的。”
“一个男的?”苏伊说,声音都尖得像只小口琴了,“男人哪儿值得她——不,大夫,这样的事儿压根儿没有。”
“唉,那就难了,”医生说,“我是会尽科学之所能,通过我的微薄力量,来尽量做的。可是倘若病人开始估计会有多少辆马车参加她的出殡仪式,那么我只能把治疗的效果打个对折了。要是你能引得她打听冬季大衣时兴什么样式的袖口,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她痊愈的指数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医生走后,苏伊进入画室,把一块日本餐巾哭成一团纸浆。这以后,她拿着调色板,做出情绪很好的样子走进乔西的房间,一边还吹着口哨,吹的是轻快的拉格泰姆曲调。
乔西躺在被子底下几乎一动不动,脸对着窗户。苏伊以为她睡着了,赶紧停下口哨。
她把画板摆摆稳,开始作一幅钢笔画,那是为一家杂志要登的短篇小说而作的插图。年轻画家必须为铺平自己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而画插图,而插图配的正是年轻作家为铺平自己的文学道路而必须为杂志所写的短篇小说。正当苏伊在画一个穿了条挺帅气的马裤、鼻子上架了副单片眼镜、身段挺拔的爱达荷牛仔时,她听到了一个低低的声音在一次次地重复。她赶紧走到床前。
乔西的眼睛大睁着。她正看着窗子外面,在数数儿呢——是倒着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