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结构研究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丁海斌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8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4742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清代“官科技”群体问题出发,首次较为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问题。这种研究在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史等几个学术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丁海斌,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教授,哲学博士。以档案学、历史学(科技史、清史)为主要学术领域,共出版著作10余部,学术文章120余篇,主持或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约20项。主要著作有《档案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等。
目录
发现现象(自序)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 起因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与范畴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发现现象
第一章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社会建制
第一节皇家体系中清代“官科技”建制
一 内务府的职能与职官设置
二 清代皇家手工业部门
三 清代皇家医药卫生部门
第二节国家体系中的清代“官科技”建制
一 掌管国家工程事务的工部及有关机关
二 国家“司天”部门——礼部钦天监
三 掌管国家财政的户部及相关机关
四 掌管国家军事的兵部及有关机关
五 掌管国家司法的刑部
六国家水利机构
七 地方官的科技职责
第三节非正式国家建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一幕僚体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二 国家项目体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第二章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模式
第一节清代前、中期(1644~1840)“官科技”主体的培养
一 普通官学的科技教育
二 其他形式的科技教育
第二节清代初、中期(1644~1840)“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一 政府“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二 皇家“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第三节晚清“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官科技”的终结
一 晚清技术主体的培养——官局学徒制
二 洋务运动时期的清代科技教育
三 维新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四 科举制废除、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出现与“官科技”的终结
第三章清代“官科技”群体的构成
第一节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能结构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学科结构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的二元结构
第二节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级与籍贯结构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级结构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籍贯地理结构
第三节清代“官科技”群体的民族结构
一 概述
二 满蒙“官科技”主体
三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特殊组成——西方传教士
第四章结论
第一节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普遍性含义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特殊性含义
……
附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社会建制
“官科技”群体的科技认识与科技实践活动与他们的职业、职务、所承担的项目及所充当的社会角色有关。作为科技共同体,他们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存在于相应的机构、部门或依存于这些机构、部门,其社会位居首先是其所在的机构或部门的社会位居,并与其个体在这个机构或部门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职责有关。而所有这些机构与制度、部门与职责、立项与管理等等,都构成了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社会建制。
总体上说,清代“官科技”群体是非主流群体,“官科技”机构在整个官方体系中,属于服务性部门,它大致上分为皇家、国家和非国家正式建制中的“官科技”群体三大体系。
第一节 皇家体系中清代“官科技"建制
由于皇室生活上的需要,皇家体系中设有负责建筑、医药、陶瓷、纺织、制茶等科技与手工业部门,它们以内务府为核心,网络涉及广泛。这些机构中,既有有品级的官僚,也有少数有一定地位的高级工匠和数量众多的地位低下的普通工匠。
一 内务府的职能与职官设置
内务府衙门分“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三院”等五十多个部门,总称“总管内务府衙门”,是皇家体系中的共同体组成部分。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特任,无定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