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法学文库4-国际投资立法发展现状与展望
分類: 图书,法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
作者: 金成华 著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7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3103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命题要素主要有两种,即立法主体和立法模式在立法主体上,不仅包括单边国家,而且包括对国际投资立法具有代表性影响的欧盟(EU)、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SA)等地区性组织和联合国(UN)、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GATWWTO)、经合组织(OECD)等各类全球性国际组织。通过对各类国际投资立法主体的立法现状的横向比较,从中发现国际投资立法发展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并能够系统分析相互之间的交叉影响。在立法模式上,首先介绍各类立法主体所采用的立法模式,如“套餐”模式、“分立”模式、“包容”模式等,特别是关于综合性多边投资框架(MFI)的立法模式——有“伞型”模式、“另起炉灶”模式、新“包容”模式、新“分立”模式等几种可以参考的立法模式,但这些立法模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笔者提出了“国别分类”的新的立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类立法模式,以便将进一步研究并适用最适合国际投资立法发展的模式。
本书是从立法角度系统地探讨国际投资法问题的。因此,其核心部分是第四章“国际投资立法的新构想”,它在整个研究思路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第四章“国际投资立法的新构想”中,首先,将要确立国际投资立法中的核心研究课题;其次,根据这些研究课题,从立法主体、立法模式、立法内容及立法程序等多种角度着重提出国际投资立法的新构想。
作者简介
金成华,男,1972年生,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攻读韩国京畿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出站。现为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投资法学以及医疗法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际投资立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双边投资条约(BIT)
第三节 地区性投资协定(RIT)
第四节 建立多边投资框架(MFI)的各项努力
第二章 国际投资立法的症结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主要观点评述
第三节 争议焦点及分析
第四节 国际投资立法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章 国际投资立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发展趋势点评
第三节 自由贸易协定(FFA)中投资安排
第四节 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投资安排
第五节 自由贸易协定(FTA)中的投资安排之不足
第四章 国际投资立法的新构想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国际投资立法的总体构想
第三节 国际投资立法的具体构想
第四节 新构想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国际投资立法中的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的关系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的关系评述
第三节 国际投资立法与我国外商投资立法的关系
第四节 完善我国外商投资立法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国际投资立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双边投资条约(BIT)
三、评价
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建立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综合性多边投资框架(MFI)的情况下,双边投资协定(BIT)仍是有关海外投资保护方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国际投资法。双边投资协定(BIT)具有数量的丰富性、当事人的单一性、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即目前双边投资协定(BIT)数量跟其它形式国际投资规范的数量相比非常丰富,并且当事人仅仅是两个国家——当事人非常单一。另外,它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投资,投资者、投资区域,而且还包括投资准人、投资待遇、投资征收、投资争议等。
双边投资协定(BIT)能够适度考虑资本输出国(投资者母国)和资本输入国(东道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具体反映各自的利益,并且它具备了有关投资保护方面的、有法律拘束力的机制。因此,它能够起到投资增进和投资保护方面的基本的国际投资规范作用。不过,双边投资协定(BIT)是仅适用于缔约国之间的双边投资规则,而并不能成为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投资规则。特别是随着缔约国不同,双边投资协定(BIT)可能具有不同的内容,同时,随着缔约国之问的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双边投资协定(BIT)也可能有相应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