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古迹寻踪11
分類: 图书,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 ,
作者: 《走近科学》丛书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10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00678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走近科学》月刊是中国第一本电视科学杂志。它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优秀电视节目转化为平面媒体,伴随着科教频道的前进,探索了一条跨媒体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路。
今天,编者们又将《走近科学》杂志近年来刊载的最受读者喜爱、关注,最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热点内容——科教频道优秀节目的结晶,分类结集成书,奉献给喜爱科教频道节目和喜爱《走近科学》杂志的广大观众与读者。
目录
应县木塔
发现红山
淮畔寻古
彩俑寻根
遥远的古格王朝
秘典沉浮
寻找墓穴的主人
八阵图寻踪
失落的古国
巨墓迷踪
洋海古墓
楼兰后人今何在
“魔鬼域”
“魔鬼城”的主人
“碗礁”之谜
殷墟宝藏
劫后宝藏
通向地球过去的时空隧道
书摘插图
应县木塔
晋北的应县木塔,是山西文物的象征,无数的山西人为有这样一座千年古塔而感到骄傲。应县木塔,全称叫做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侵蚀,木塔至今仍耸立在黄土高原上。
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雾霭中的木塔,庄严肃穆,就像一位趺坐的得道长者,聆听着寺院的晨钟暮鼓,睨视着尘世的潮涨潮落。
应县木塔迄今已有953年的历史,总高为67.13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木塔的结构设计十分先进,下有4米高的两层四方形石砌塔基,上为八角形楼阁式塔身,外观五层六檐,内则一至四层有暗层,故实为九层。塔体结构采用内槽柱和外檐柱构成双层套筒,在各层以梁架、斗拱相互联系,与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内外筒体加水平桁架”的结构体系极为相似,具有极好的整体性。而且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不用一铁一钉。
除了高度和结构,木塔的建筑艺术造型也非常独特,各层之间在比例关系上都作了十分精确的计算;上面几层的柱子矮些,下面几层柱子高些,建筑感很强。光是斗拱的组合方式就有几十种,真让人难以想象当年的工匠是怎样做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恒教授说,有人称这一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千年木塔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我认为它当之无愧。11世纪的西方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建筑,一直到13世纪,欧洲才出现一些很一般的木质建筑,如马厩之类。
木塔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木塔结构奇巧,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大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