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沈庆利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4871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涌现大量以异域(国)为叙事背景的小说作品,本书对这一重要文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心理学和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围绕作品中的“异国、故国与‘自我’(来自故国的主人公或叙述者)”这一角度,对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郁达夫的《沉沦》、老舍的《二马》、林语堂的《唐人街》等“异域小说”进行了颇具特色的解读,并且由此探讨了现代作家的“异域观”与“世界观”。
作者简介
沈庆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序 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
第一章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之界定及发生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华(国)中心观与异域小说的古代渊源
第二节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的发生发展概况
第二章 日本形象与现代中国异域小说
第一节 概论:现代中国异域小说中的日本形象
第二节 犹疑于中日两个“血统”之间——苏曼殊《断鸿零雁记》论
第三节 面对“异类”:道德优越感中的堕落——平江不肖生《留东外史》论
第四节 “文化震惊”与“文化恋母”——郁达夫的《沉沦》等异域小说
第五节 陶醉在“东洋的情趣”中——陶晶孙的异域小说
第六节 于民族屈辱中感受穷愁困苦——郭沫若、张资平的异域小说
第三章 西方形象与现代中国异域小说
第一节 概论:两方形象与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化选择
第二节 在中西文化的聚焦镜下——老舍《二马》论
第三节 “安那其”视野下的“大同”世界——巴金的异域小说
第四节 “美国梦”的天真幻想——林语堂《唐人街》论
第四章 东方形象与现代中国异域小说
第一节 概论:现代异域小说中的东方形象
第二节 宗教底蕴下的东方观照——许地山的早期异域小说
第三节 诗意化的“野蛮”世界——艾芜《南行记》中的边地异域小说
第四节 异域情调与浪漫炽情——徐讦、无名氏的“东西方”异域小说
第五章 异域题材与现代中国小说
第一节 异域题材与现代中国小说之新质
第二节 异域题材与现代中国小说家之个性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之界定及发生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的发生发展概况
一 近代中国“异域”观念的形成与“异域小说”的出现
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数千年与境外“蛮夷”民族交往的历史经验,使得历代的中国统治者,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大凡外夷,必桀骜贪婪,犬羊成性,疏于防范必会启其玩侮之心,招致祸端,故必先防其叵测之心,杜其觊觎之念。在与外夷交接时必须刚柔并用,软硬兼施,一方面要以德折服其心,柔驯其性;另一方面要以威慑其玩心,夺其所恃,才能使其畏威怀德,俯首听命。”但这种“防夷”和“驭夷”术,在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面前,却完全失去了效力。不管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人文知识分子,是否已清醒地意识到,鸦片战争的枪炮声,都的确使古老的中华帝国开始发生“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最主要地体现在传统封建王朝的衰败与解体,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构造与想象上:“那场战争是一个清晰的界碑,标志着拥有数千年辉煌传统的古典中国的解体和现代中国的建构进程的开端。”正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威胁下,绵延数千年的虚幻的“天朝”观念,被结结实实地摔到了地下,华夏中国的自我观从“中央之国”、“万国之上”转化为“万国之一”。而对于异域的了解和认识,自然也使他们从传统的“天下”观和“蛮夷”观,转化为现代意义的“世界”观和“全球”观。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信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严重缺失。对此冯友兰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人们或许说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但是我认为这正是要害。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是因为他们惯于从天下即世界的范围看问题。”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和全球化过程的加剧,中国知识分子这一古老的“天下观”,不得不发生裂变和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