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法文化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律史学,
作者: 郭东旭著
出 版 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09734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中华多民族曾在这里兴起、交汇与融合,共同铸就了慷慨悲歌的浩然正气和光照千古的圣贤精神。在人才辈出、名人荟萃的燕赵历史上.亦有一个精通礼法、崇尚教化、创建法制、执法清明的群体。他们提出的“以法为公”、“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世理念,一直指导和影响着中华法制文明的发展趋向;他们构建的法制体系,使中华法系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他们执法中展现的公正无私、明察善断、不畏权势、一身正气的精神,不仅名垂青史,至今不失光茫。
作者简介
郭东旭1941年生,河北威县人。现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宋史研究丛书》第三辑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政法史、两宋史的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工作。曾兼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长。出版专著《宋代法制研究》《宋朝法律史论》《宋代法律与社会》;主编《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综合卷、《四部精华史部》文白对照等。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及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目录
绪论
卷一 法律思想篇
一 法律思想篇概论
二 慎到:中国立法为公的首倡者
三 荀况:中国礼法一体理论的开创者
四 董仲舒:中国封建正统治国思想的构建者
五 路温舒:“尚德缓刑”的法律思想
六 崔寔:德、刑“因时而异”的法律思想
七 崔玄伯:“先教而后诛”的法律思想
八 崔祖思:“德刑并举”的法律思想
九 高肇:“以情定罪”和“慎刑重命”的法律思想
十 李德林:“更法便于时”的法律思想
十一 孔颖达:“崇礼重法”的法律思想
十二 魏征:“公之于法”的法律思想
十三 孙伏伽:“法信而民畏”的法律思想
十四 宋璟:“法无私”的法律思想
十五 赵匡胤:“以法为本”的法律思想
十六 贾昌朝:“以情入法”的法律思想
十七 董文忠:“据情平刑”的法律思想
十八 苏天爵:通经明治的法律思想
卷二 法制建设篇
一 法制建设篇概论
二 广平刘劭与曹魏《新律》的创建
三 河北律学家与北魏的法制改革
四 渤海律学世家封氏与《北齐律》的创制
五 渤海高氏在北朝法制建设中的业绩与《开皇律》的制定
六 河北律学家在唐朝法制建设中的贡献
七 河北律学家与《刑律统类》的发展
八 河北律学家与辽金法制建设
九 河北律学家在元代法制建设中的成就
卷三 执法清明篇
一 执法清明篇概论
二 执法名人分论
(一)赵奢: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二)隽不疑:深明法义,善平庶狱
(三)赵广汉:搏击豪强,威制盗贼
(四)王尊:一心为民,诛暴安良
(五)鲍宣:忠直为国,一身正气
(六)崔駰:正直无私,敢于直谏
(七)韩麒麟:为人恭慎,寡于用刑
(八)宋世景:痛治豪横,吏畏民敬
(九)崔挺:淡泊名利,一心奉公
(十)苏琼:刚柔相济,清正廉明
(十一)清廉府君宋世良,决疑雪冤宋世轨
(十二)崔昂:清正严明,尤重法治
(十三)王伽:执法以仁,至诚待囚
(十四)高冯:清明如镜,光照千古
(十五)李素立:有法必依,清严公平
(十六)李峤:耿直不屈,直言敢谏
(十七)宋璟:刚正不阿,公正执法
(十八)李尚隐:三进宪台,严格执法
(十九)潘好礼:为政清严,忠于职守
(二十)魏廷式:明练刑章,善决疑狱
(二十一)阎公贞:用法详慎,据法原情
(二十二)刘肃:不惜身命,辨正冤疑
(二十三)潘泽:执法公正,冤狱屡平
(二十四)刘正:直言不讳,唯法是从
(二十五)刘济:断讼明决,善析疑狱
(二十六)王忱:忠直敢言,为民请命
(二十七)崔敬:精通法律,依法决疑
(二十八)苏天爵:明察善断,再世包公
(二十九)石璞:清白似水,断案如神
(三十)张秉忠:耿直清廉,两袖清风
(三十一)郭忠:以民为本,尤精明断
(三十二)马中钖:不惧权势,执法严明
(三十三)张淮:奉公守法,不徇私情
(三十四)刘斯洁:尊法勤政,清白传世
(三十五)韩宰:秉公执法,洗冤解疑
(三十六)胡向化:明德缓刑,执法公平
(三十七)李凤:尚德好义,为民解困
(三十八)胡以温:教化先行,执法清明
(三十九)王植:明察秋毫,善断疑难
(四十)张恪:崇尚教化,民称“青天”
(四十一)张祖璂:断案快手,片言折狱
(四十二)卢纯嘏:倔强县令,执法不私
(四十三)刘成诵:不畏权贵,铁胆为民
卷四 法学著述篇
一 法学著述篇概论
二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三 董仲舒的《春秋决狱》
四 刘劭的法律著述
五 张鷟的《龙筋凤髓判》
六 刘筠的《刑法叙略》
七 宋敏求的《唐大诏令集》
八 崔述的《讼论》
九 徐栋的《牧令书》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法律思想篇概论
法律思想,作为影响和支配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的一种基本理论,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出现。在夏商时期,主要是神权法和宗法思想占支配地位。但这种神权始终依附于王权,因此中国的神权法和神权政治从未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更未出现西方的宗教神权组织和宗教法庭,而是围绕着世俗政治的需要而变化。正因如此,西周能够较容易地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说改造了传统的神权思想,成功地走向“礼治”道路,使中国早期法制走向鼎盛时期,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法律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中国社会进入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时期,原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神权法和维护宗法等级关系的礼治秩序遭到冲击和破坏。在礼崩乐坏、诸侯异政、争霸称雄的社会动荡中,重新构建新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各类政治家、思想家为探求强国安邦之术,纷纷加入到各抒己见的自由争鸣活动中来。由于立场观点、思想观念、政治主张的不同,形成众多的学术派别,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也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步入极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