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价值——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机制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王仲明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43020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仲明,男,1959年生,四川达州市人,经济学硕士(在职博士生)。1991-2001年先后担任四川大学经济系副系主任、宣传部副部长、社科处副处长、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第一副主任、成(职)教学院院长。1997年在四川大学晋升为经济学教授,1996-2005年任四川大学硕士生导师。2002年1月任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副书记、副院长,2006年5月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并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理论宣传报告“人才库”主讲教授,四川省“十大财经风云人物”第一、二届评审委员会专家,四川省高职院校副高级职称经济学科评议组组长,四川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教学会理事。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北美基督教基金、省“五个一工程”等资助研究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研究成果5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奥运经济大观》(1993年)、《乡镇企业运行论》(1997年)、《关系促销》(1999年)等共6部,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及省级学会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一、抗震救灾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锤炼升华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刻启示
第一章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一、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世界
二、抗震救灾:感天动地
三、抗震救灾精神:弥足珍贵
第二章 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抗震救灾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邃
二、抗震救灾精神:特征鲜明时代强音
三、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与升华
第三章 抗震救灾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永葆青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力量
三、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发展
四、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风尚的伟大壮举
第四章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强化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营造拼搏向上的文化环境
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五、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增强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
自觉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历史将永远记住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发生在中国腹地四川汶川县的一场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震区数千万同胞的安危牵动了中南海,牵动了13亿中国人的心。
“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总动员令,号召各部门、各地区“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从那一天起,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抗灾史上的一曲壮歌。
一、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世界
2008年5月,天府之国,温馨季节。
12日14时28分,晴天霹雳,山崩地陷。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巴蜀大地坚实的地面忽然不能承载,无边的黑暗突然侵袭了湛蓝的天,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失去了光泽。
这一刻,孩子朗朗的读书声戛然而止;这一刻,繁华的集市突然变得死寂;这一刻,归家的路变得遥遥无期;这一刻,死神狞笑着向深埋在废墟中的人走去……由于地壳板块运动长期聚集起的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在四川省北部的北川县映秀镇突然释放,一场特大地震发生了……
短短80秒,大地剧烈地运动。瞬间,许多乡镇瞬间被夷为平地,数以万计的居民被埋入瓦砾之下。同一时间,大半个中国都感到在大地在颤抖。距离震中92公里的成都地区震感强烈。北京、江苏、贵州、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西藏等省区市均有震感。地震甚至影响到泰国曼谷和越南河内。截至当日17时28分,已发生313次余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