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画发现史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陈兆复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437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8137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本书里发表的资料,绝大部分是“混合经济”民族的作品,这大概是中国岩画的主要部分。
一个最古老的现象,就是围绕着太平洋沿岸,人面像岩画分布在一个广阔的地区。这些类似魔鬼的形象,有时长角及其他动物的器官,在脑袋上,经常带着一圈光环,或者戴着一顶帽子,最令人注目的是两个大眼睛,一般是圆的,大得与脸庞不成比例。
在没有了解到中国领土上的人面像岩画以前,人们曾猜测,这些岩画是由一个采集、狩猎民族,或早期的耕作民族所作,描绘的是长着无所不见大眼睛的人兽祖先的神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保护者肖像。
岩画对于探寻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解释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都是极其宝贵的材料。本书从我国岩画发现的回顾、岩画内容的分析、岩画艺术特征与技术特色的解构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岩画在我国的发现史。对研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兆复(1933—) 浙江瑞安人,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美术史论特别是岩画学的研究,足迹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挪威、瑞典、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从事岩画学考察、研究、著述等工作。在国内出版的主要中文著作有:《中国画研究》(1980)、《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1991)、《中国岩画发现史》(1991)、《外国岩画发现史》(与邢琏合作,1993)、《原始艺术史》(与邢琏合作,1998)、《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主编,2001)、《古代岩画》(2002)、《中国岩画全集》(主编,2007);在国外出版的主要英文著作有:《中国史前岩画》(1987)、《中国岩画考察记》(1991)《岩画研究手册》(与国际学者合著,2002)。其中《中国史前岩画》这本图文并茂的英文专著,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西方国家的文字,在米兰、巴黎、苏黎世等地出版,把中国岩画推向世界。自1987年起,被推选为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也是执委会中惟一的一位亚洲人。还首次把岩画学引入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中,1995年开始在中央民族大学招收硕士生,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对中国岩画学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表彰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目录
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岩画发现的回顾
第一节 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第二节 其他古典文献的记载
第三节 华安岩刻的发现
第四节 内蒙古、新疆岩刻的发现
第五节 “焚人悬棺”崖画的发现
第六节 都合石刻发现之谜
第七节 花山崖壁画的发现
第八节 沧源崖画的发现
第九节 阴山岩刻的再发现
第十节 西藏岩画的发现
第十一节 香港古石刻的发现
第十二节 台湾万山岩雕群的发现
第三章 岩画发现的地区
第一节 东北、内蒙地区
牡丹江崖画
大兴安岭崖画
白岔河岩刻
乌兰察布岩刻
苏尼特岩刻
阴山岩刻
阿拉善岩刻
海渤湾岩刻
第二节 宁夏、甘肃、青海地区
石嘴山岩刻
贺兰口岩刻
青铜峡岩刻
黑山岩刻
祁连山岩刻
青海岩刻
第三节 新疆地区
北疆岩刻
阿尔泰岩画
呼图壁岩刻
哈密岩刻
托克逊岩刻
米泉岩刻
库鲁克塔格岩刻
昆仑山岩刻
和田岩刻
克孜尔石窟刻划
第四节 西藏地区
鲁日朗卡岩刻
任姆栋岩刻
恰克桑岩画
考古学的分析
第五节 西南地区
珙县崖画
关岭花江崖画
开阳画马崖岩画
沧源崖画
耿马崖画
元江它克崖画
麻栗坡崖画
左江崖壁画
第六节 东南沿海地区
华安岩刻
连云港岩刻
香港岩刻
澳门岩刻
珠海岩刻
台湾万山岩雕群
第四章 岩画内容的分析
第一节 人面像
发现
技法
类型
年代
意义
第二节 动物
发现
大型动物
野生动物
家养动物
动物崇拜
第三节 日常生活
狩猎
放牧
农业
战争
祭祀
交媾
舞蹈
杂技
月艮饰
建筑与村落
车辆与船只
第四节 符号图形
太阳
手印
脚印
小圆穴
蹄印
图案
文字符号
第五章 岩画的年代与民族
第一节 确定年代的方法
第二节 南方岩画的年代——题材的分析
连云港岩刻的年代
沧源崖画的年代
花山崖壁画的年代
第三节 北方岩画的年代——风格的分析
史前时期
匈奴时期
突厥时期
西夏和蒙古时期
第四节 民族的考证
第六章 岩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岩画与环境
第二节 艺术与技术
凿刻法
涂绘法
技术与其他因素
第三节 写实主义的风格
特征的掌握
夸张的刻画
第四节 装饰主义的风格
平面造型
对称均衡
图像程式化
第五节 象征主义的风格
抽象与写实
象征的意义
第六节 构图种种
形象的组合
空间关系
节奏感
第七节 岩画艺术的现代魅力
第七章 结束语——岩画的发现与保护
后记
再记
附录:中国岩画资料目录(截止于1990年)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前言
岩画,这个名词现在已较为人们所熟知了。在中国,岩画这个名词实际上包括画的和刻的,与国外“岩石艺术”这个名词相似,主要指的是一种制作在岩石上的原始艺术。为了区别画的和刻的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本书采用了“崖画”(或“崖壁画”)和“岩刻”这两个不同的术语,而“岩画”则作为这两者的统称。
岩画,这些画在或刻在岩壁上的图像,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和艺术家所重视,因它是人类自我表述的创造性形式。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后来的原始部落,它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它触及到了古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经济盛衰、民族迁移等等,是人类早期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
自从17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以来,欧、亚、非、美、澳等五大洲都陆续有大量的发现。世界各地的岩石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画布,所以,岩画可以称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远古时代造型艺术的一种典范。
同时,它又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历史,一部用生动形象描绘的史诗。在有些地方它要比文字书写的历史早几千年,甚至几万年。
“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我们知道,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只有几百年,个别文明古国也只有几千年。因此,岩画以它全球性的广度和历史性的深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