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中国大学教师利益表达的制度运作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郭卉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2519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大学治理,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出现的新名词。起初,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借鉴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知识来使用它,现在,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认为大学治理指的是大学内外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核心是大学组织决策权力的分配。
我国公立大学目前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个表述中,作为大学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大学决策中的作用难以体现。领导体制概念有可能会遮蔽我们对大学权力分配的合理思索。反过来,大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大学肯定不是党委书记的大学、也不是校长的大学。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没有人全部拥有大学,也没有人能对大学负全部责任。因此,需要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地配置权、责、利关系,构建一个“善”的治理结构。这也是大学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作者简介
郭卉,1979年出生,湖南常德人,回族。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和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获得教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进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从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政治学与政策研究。主要著述有《论高校教师聘任制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制度调整》、《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反恩与建构:我国大学治理研究评析》、《大学治理中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制度性障碍》、《大学“联合治理”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意蕴》等。目前。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参与撰写教育部研究生教材一部。
目录
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缘何研究大学教师的“利益表达”:退却的追问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大学教师利益诉求的特殊性
第二节 利益表达和组织化的一般理论及其反思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教代会从何而来:企业职代会的经验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民主
第三节 教育工会
第四节 教代会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第四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代表及其组织者
第一节 教代会的代表
第二节 教代会的组织者——工会的角色
第五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政治功能:国家、大学和教师的立场
第一节 教代会的政治功能:国家与大学的立场
第二节 教代会的政治功能:教师利益表达与实现
第六章 学术委员会的制度背景与历史演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大学的教授会(1912~1949)
第二节 权力格局的变化与教授会的消失(1949~1978)
第三节 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学术委员会的重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化
第七章 学术委员会的功能:以中美大学教师聘任比较为例
第一节 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法定职能
第二节 教师聘任中的学术利益与行政控制:中美比较
第三节 权力结构失衡的价值危机
第八章 行政控制的利益表达及其超越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变革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引论
第五 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分析框架(假说)一经验材料(事实)一归纳和解释(结论)。
研究从确立分析框架开始。首先对大学教师利益诉求的特殊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物质利益和学术利益两个概念;然后对国内外研究利益表达和利益组织化的政治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其次,进入对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分别研究。对二者的探讨均遵循历史、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思路。
教代会:先在宏观层面梳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落脚于制度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建立对制度的整体性认识。然后,过渡到案例大学的中观和微观层面,重点分析教代会的组织结构,对其结构进行“解剖”,试图揭示出它的组织结构已经限制了其功能。接下来,从国家、大学和教师三个不同的立场研究教代会的政治功能,其中,重点探讨教代会对于教师的利益表达功能,研究内容包括利益表达的主题、利益组织化结构和利益实现的机制。
学术委员会:首先在宏观层面梳理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然后,对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能进行初步分析,呈现学术委员会在制度层面的基本情况。接下来,以教师聘任制为视点,考察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对中美大学教师聘任制度进行细节比较,分析学术利益表达和行政控制之间的矛盾,揭示中国大学学术利益表达和实现的制度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