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辑)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品牌: 文化区域文化产业的基础与延展一一以云南民族文化品牌为例
作者: 朱自强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19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25204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从文化来看,文化对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文化之所以在世界上能够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因为其文化的深厚和悠久,而是在于其文化产业的强大和文化产品富有竞争力,构成了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加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这方面,文化产业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中国文化产业》是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论文集,收录了国内外学者撰写的研究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问题的论文20余篇。每篇文章围绕某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论题有一定新意;各篇文章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并重。全书围绕着文化产业诸多领域展开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建设性的看法,旨在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该书也是我校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与文化部共建的国家文化产业研究机构,自2006年正式命名成立以来,中心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服务社会现实需要、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国家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展开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我校多学科和学科特色的优势,促进了文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我校在为现实服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录
序一
序二
理论研究
论中国文化的元素及元素库的建设
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后现代和产业化问题
史前符号与“视像时代”的因缘际会
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
传媒企业研究的进路
文化产业全球化和本土化发展取向和策略思考
行业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
热“韩流”之冷思考
聊斋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淄博为例
迪斯尼与儿童文化
青岛夜生活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立足青岛地方特色发展啤酒文化产业一一以青岛国际啤酒节为例
区域观察
文化品牌:区域文化产业的基础与延展一一以云南民族文化品牌为例
文化产业、城市复兴与区域文化发展——试论文化产业作为当代城市和区域文化生
活的尺度
青岛市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胶东丁字湾“复原”及应用研究
青岛休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茂腔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明清时期崂山游记的史料价值
域外视野
文化与技术的碰撞——IT与CT的相互作用
英国的公共资助和艺术基金模式
后记
书摘插图
理论研究
论中国文化的元素及元素库的建设
一、关于“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国内广告设计界于2004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本土概念,意谓具有中国典型民族特色的视觉设计元素。使用的中国元素实例有:大红灯笼、京剧脸谱、龙、旗袍、中国功夫、中国红、太极拳、中国印、四合院、中国结、长城、兵马俑、熊猫、竹子、梅花、汉字书法、甲骨文,以及彩陶纹样、青铜纹饰、户牖花窗、雕梁画栋、砖雕木刻、民间年画、泥塑纸马等等。
据从清华期刊网(2000~2006)中统计,题名中含有“中国元素”一词并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共17篇,其中新闻报道、评述性文章7篇,应用设计性学术论文10篇。另据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2006)统计,含有“中国元素”关键词的文章共l7篇(与清华网重复者不计在内),其中应用设计论文3篇,新闻报道、评述14篇。根据上述两个数据库中统计的结果:“中国元素”被使用最早见于2004年,其主要含义是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中国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它仅仅是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约定俗成的流行词语被使用,目前尚没有1篇论文对“中国元素”概念本身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这种理论的缺席使“中国元素”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艺术设计领域和经济创意活动中的经验描述层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