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龙曼华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4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5509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天才的成功造就来自于聪慧的父母! 本书用朴实的语言,简练的文字,描绘家长与孩子的生活蓝图,帮助大多数家长走出教育中的误区,解决现实中的亲子问题,成全家长的教育心愿,成就孩子的成功人生。
内容简介
家庭教育可是一个大学问,非常值得研究。儿童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需要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付出努力。
本书将系统地讲述天才必备的各个方面因素,科学地分析当前教育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让孩子在家长的细心教导下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目录
1.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2.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3.带领孩子爱读书
4.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席
5.母亲应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6.对孩子要尊重
7.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度
8.教孩子学会感恩
9.不压抑学生,给予孩子创新的机会
10.培养思维力是早期智育的表现
11.鼓励孩子全面发展
12.给予孩子休息的时间
13.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
14.不要阻止孩子之间的异性交往
15.让孩子学会排除不良情绪
16.让孩子接受挫折训练
17.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18.让孩子成为自身心态的主人
19.平稳的心态需要培养
20.心态决定成败
21.走出家门长见识
22.让孩子体验群居生活
23.给孩子社会实践的机会
2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5.让孩子在同伴中长大
26.给予孩子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27.让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
28.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29.协调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
30.帮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1.让孩子对长辈有孝心
32.给予孩子一定的音乐熏陶
33.发现孩子的特长
34.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35.要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36.了解孩子的性格
37.理解是沟通的基础
38.鼓励孩子有冒险精神
39.给予孩子恰当的表扬
40.让孩子学会宽容
41.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42.让孩子体验艰苦
43.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44.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
45.鼓励孩子积极展现自我
46.当孩子受委屈
47.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48.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49.让孩子学会读经典
50.强化孩子的竞争意识
51.批评孩子的方法与艺术
媒体评论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华罗庚无论天资有多么高,他仍需学会用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卓别林
书摘插图
1.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1)学习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常常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成绩只是孩子一段时期内的能力体现,并不代表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家长应对孩子的进步持一种坚信的态度,给孩子一种前进的力量。在学校教育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班级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分数差。孩子经常得到差的分数,是否就意味着孩子以后不可能成为优等生,或长大后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呢?显然不是如此,父母有必要全面地、理性地看待孩子当前的分数。
作为家长,必须记住并帮助孩子了解:一个分数,不过是有关他们学习进步和质量的一种不十分精确的信息;一个分数,并不会告知很多有关知识的实际含义或他们怎样有效地运用正在学习的内容。由于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才关心分数。一般来说,孩子倾向于把家长对他们在学习质量上的期待,变成他们对自己的期待。如果父母对他们期待过高,超过他们经过最大努力和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受挫、失望和苦恼;如果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低,则会限制他们潜力的发挥。
因此,家长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对孩子学习质量的期待。通过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孩子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满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于分数,要考虑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它做出反应。当孩子达到或超过了父母认为能够达到的一个学习标准,并且从分数中反映出来时,父母应明智地指出导致这种分数的原因。父母可以总结出能力、努力、计划、钻研、创造性以及良好成绩反映出的其他因素。这就把分数摆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从而真正反映出学习的本质。
当孩子的分数没有反映出父母认为他们能够达到的学习标准时,父母就应把它当成一种诊断性信息。
低分数给出的信息是:孩子的学习出问题了。它是一次父母给予同情、鼓励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中,父母首先的反应是对孩子表示同情,父母需要共同分担孩子可能产生的失望、挫折或气愤。如果孩子已做出了最大努力,那么,父母对这种不懈努力的承认——我知道你尽了最大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不光维护孩子的尊严和自豪感,并且这种对待方式,不是一种空洞的老生常谈,它反映了父母具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以及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的信念。
父母需要设法从孩子当前的成绩中找出问题的所在,最好让孩子自己积极寻找并设计出解决的办法。这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决定、负责和付出代价的意识,教会孩子学会怎样自助。如果有必要,可请一位老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谈到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孩子能够学习好,我什么都答应孩子,但遗憾的是,这类孩子往往出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
①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的效果,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比如作业完成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考虑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不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时间长了,一部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习是一种过程,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应该是一种过程,包括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在推卸教育责任。
②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家长虽然关注的方式合适,孩子也愿意接受家长在学习方面的引导,不过,家长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孩子的人格发展会不平衡,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最终也会导致厌学。
③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上的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弱,抗挫折能力也非常低,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形成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衡,影响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等于给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布下了陷阱。
现代的孩子功课越来越繁重,考试压力越来越大。考试的可怕之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做完老师指定的部分,才能得高分,这是被动的要素。更可怕地是,家长和孩子完全被功课的分数所左右,成为分数的奴隶。功课越重,孩子的自发性越容易被剥夺,像个可怜而任人摆布的木偶,这一点很危险。
④父母必须明白,分数的好坏不等于教育的成功或失败。父母还必须明白,功课并不等同教育,不要以为努力督促子女学习便完成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分数是死板的学习,假若父母不在孩子功课之余加上自己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便不够全面。当然这并非说分数和功课是不重要的,相反,在一定情况下还必须看重分数:
•迫使懒惰孩子学习;
•观察孩子是否明白老师所教的内容;
•加深孩子对书本内容的认识及印象;
•升学考试时。
父母要记住:读书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而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顺理成章地以为子女必须接受与自己相等的教育才有成就;有些父母以子女考进名校为荣;有些本身无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望子女成龙心切,希望子女都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以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做个出色的人。
凡此种种,都是本末倒置的想法,把孩子的实际需要置之不顾,而勉强孩子达到并不符合他们的性格或程度的要求。
不管有没有功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精神,并在小学
一、二年级的时候,努力让他们养成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这种习惯,不要一开始就督促他努力不懈,或只关心成绩。分数高也罢,分数低也罢,最重要的是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要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家庭中按理说不应该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琐事、游戏、家务,都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大好方式,父母应给予各方面的援助。
父母与子女对成绩的感觉通常不一样。有些孩子的看法是“虽然不容易,但总算有60分”,父母却会认为“60分不过是丙,连好也算不上,只是及格而已。”子女对于不承认他们努力的双亲,会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其实大多数孩子对学习和成绩相当注意,也很努力,他们怕失败,更怕失败所带来的责骂与鄙视。因此,他们会拟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也具有竞争和不肯认输的心理,对学习能自我评价,考虑学习方法。总之,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会付出努力。
父母应该和孩子的学习态度加以协调,不要只看成绩的高低而强加压迫,不可只注重表面的分数高低,还应该注意孩子是否以安定的心情,不怕挫折地推进学习计划,这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父母总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评定他是否用功,如果达不到标准,便会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像法官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儿女,父母这种扼杀孩子上进心的态度不改变,又怎能令孩子努力读书呢?
聪明的父母都明白,考试只不过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体验。无论成绩优劣,对孩子来说都不过是一种经历,实在不值得父母大发脾气。
(2)科学对待孩子的成绩
①了解测试目的。考试,实际是检验孩子这学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②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中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数有无上升的?从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再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