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路径与收益分配
分類: 图书,管理,市场/营销,进出口,
作者: 陈贺菁著
出 版 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2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53249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更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并相应提出自由化的要求。尽管服务贸易区域自由化努力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1994年GATS的问世才真正奠定了服务贸易多边自由化的制度与规则框架。然而由于服务贸易广泛涉及国家利益与安全,迄今为止多边服务贸易谈判的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服务贸易多边自由化有所保留,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其自由化程度的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预见,服务贸易多边自由化进程将在困难与阻力中继续前行。在这一形势背景下,研究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理论、路径与收益分配,把握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向,对于开放发展中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研究议题,全书共分8章,其中第1章为导论,正文由第2~8章构成。第2章首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性,国际服务贸易产生的动因与贸易格局的决定进行分析。通过对既有文献的综述与评析,笔者认为基于国际货物贸易体系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经过适当修正与调整,可以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框架。第3章继而从法律与福利经济学角度对服务贸易的多边自由化和区域自由化两种实现途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两种途径之问存在互补与竞争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对于单个国家(地区)而言,在制定服务贸易区域自由化战略时应特别注意区域合作伙伴的选择,避免因服务行业不完全竞争本质所隐含的“先行优势”造成的机会成本。第4、5章分别从福利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来源及其分配问题进行探讨。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衡量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需要借助“关税等值”概念从服务贸易壁垒测量人手,并使用代表服务贸易壁垒规模的频率、价格、数量或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分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产生的宏观背景,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所依托的多边贸易体制都带有鲜明的政治经济学特征,这些因素必然体现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分配方面。因此如何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尽可能获取利益与谋求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考验。第6章运用中国服务贸易的有关统计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竞争力、开放水平以及引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第7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发展与竞争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第8章结合当前国际与中国国内经济贸易形势,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体系构建进行思考。
作者简介
陈贺菁,女,1977年8月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与财税。在《税务研究》、《亚太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编著。主持福建省社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多项。
目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节主流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节 国际贸易其他理论与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途径:多边与区域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自由化以GATS为基础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域自由化
第三节进一步比较与评析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来源
第一节 服务贸易政策:国内规制与服务贸易壁垒
第二节服务贸易壁垒规模的测量与评述
第三节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来源与测量
第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收益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六章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开放度评析
第一节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概况及其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测量:壁垒的频率指标和财务指标
第三节 中国服务业吸引FDl的规模与结构评析
第七章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与自由化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发展效应:实证检验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竞争力效应:实证检验
第八章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与政策支持
第一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以财税政策为例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界定
一、服务
(一)服务的定义
“服务”(services)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但是使用这一概念的相对简单性与在经济分析范围内给服务确定定义所遇的困难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感性认识层面来看,人们可以通过列举法指出许多传统服务的经典例子,较现代的服务已经延伸到零售业、运输业、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公共部门的活动。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也使得服务的内涵融入了科技的含量。当然,商品和服务有时是可以交叉的,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序列,即从纯商品到纯服务可以有四种变化类型:一是纯有形商品,没有附带服务;二是附带服务的有形商品,利用服务来吸引招揽顾客,如计算机;三是附带少部分商品成分的服务行为,例如空中旅行的头等舱和维修业;四是纯服务,如看护孩子和心理法律咨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