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金雅 丛书主编,梁启超 原著,金雅 选编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43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6644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家中,梁启超也是非常注重情感教育的一位。梁启超强调了情感教育对人的意义问题。他认为情感本身虽神圣,却美善并存,好恶互见。因此,必须对情感进行陶养。情感陶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情感教育。他强调,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梁启超指出,知情意是人性的三大根本要素,情感教育对人具有独立的价值,有时比知识与道德更具深刻的意义。因为情感发自内心,是生命中最深沉最本质的东西。情感教育的“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其次,梁启超探讨了情感教育的方式问题。梁启超明确指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他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艺术在情感表现上具有丰富而独到的技能,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梁启超把艺术审美的具体过程视为艺术功能发挥的基本过程,即“力”与“移人”的过程,而这也正是梁启超主张的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此外,梁启超还提出了艺术家的情感修养与艺术技能的问题。他说:“艺术家的责任很重,为功为罪,间不容发。艺术家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就该知道,最要紧的工夫,是要修养自己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絮,向里体验。自己腔子里那一团优美的感情养足了,再用美妙的技术把他表现出来,这才不辱没了艺术的价值。”梁启超如此重视情感教育,肯定艺术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关注艺术家的责任与修养,当然是与他的启蒙理想密不可分的,他更深层的目的还在于借助艺术情感宜深入人心的作用机理,来培养人的健康积极的情感取向,激发人对于生活的激情与热爱,保持求真求善的人生理念,从而实现积极进取、乐生爱美的人生理想。因此,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并非要人陷于一己私情之中,也不是让人用情感来排斥理性,更不是要人沉人艺术耽于幻想。他的情感教育实质上也就是人生教育,是从情感通向人生,从艺术与美通向人生。
作者简介
金雅,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有《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诗意共舞》(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等主编《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究会论文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目录
序论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
导读 梁启超及其美学
上编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美术与生活
美术与科学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学问之趣味
敬业与乐业
为学与做人
知命与努力
最苦与最乐
人生观与科学
甚么是“我”
惟心
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
非“唯”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科学万能之梦
孔子之人格
老子的学说
学界上康德之位置
下编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屈原研究
情圣杜甫
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诗话
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
秋蟪吟馆诗钞序
曾刚父诗集序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译印政治小说序
郑襞裳画引
稷山论书诗序
书法指导
翻译文学与佛典
文学的反射
文学家的性格及其预备
附录
三十自述
余之死生观
总跋
书摘插图
上编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今天的讲题是两句很旧的话:一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句是“为而不有”。现在按照八股的作法,把它分作两股讲。
诸君读我的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自己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一)“责任心”;(二)“兴味”。人生观是个人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观。各人的人生观不必都是对的,不必于人人都合宜。但我想:一个人自己修养自己,总须拈出个见解,靠它来安身立命。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资粮,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
我是感情最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发展的结果,常常得意外的调和。“责任心”和“兴味”都是偏于感情方面的多,偏于理智方面的很少。
“责任心”强迫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我常把它调和起来。所以我的生活虽说一方面是很忙乱的,很复杂的;它方面仍是很恬静的,很愉快的。我觉得世上有趣的事多极了。烦闷,痛苦,懊恼,我全没有。人生是可赞美的,可讴歌的,有趣的。我的见解便是:(一)孔子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和(二)老子说的“为而不有”。
“知不可而为”主义、“为而不有”主义和近世欧美通行的功利主义根本反对。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先必要问:“为什么?”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讲墨子的哲学就是要问为什么。“为而不有”主义便爽快的答道:“不为什么。”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后必要问:“有什么效果?”“知不可而为”主义便答道:“不管它有没有效果。”
今天讲的并不是诋毁功利主义。其实凡是一种主义皆有它的特点,不能以此非彼。从一方面看来,“知不可而为”主义,容易奖励无意识之冲动。“为而不有”主义,容易把精力消费于不经济的地方。这两种主义或者是中国物质文明进步之障碍,也未可知。但在人类精神生活上却有绝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发明它享用它。
“知不可而为”主义,是我们做一件事明白知道它不能得着预料的效果,甚至于一无效果,但认为应该做的便热心做去。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事时候把成功与失败的念头都撇开一边,一味埋头埋脑的去做。
这个主义如何能成立呢?依我想,成功与失败本来不过是相对的名词。一般人所说的成功不见得便是成功,一般人所说的失败不见得便是失败。天下事有许多从此一方面看说是成功,从别一方面看也可说是失败;从目前看可说是成功,从将来看也可说是失败。比方乡下人没见过电话,你让他去打电话,他一定以为对墙讲话,是没效果的;其实他方面已经得到电话,生出效果了。再如乡下人看见电报局的人在那里乓乓乓乓的打电报,一定以为很奇怪,没效果的;其实我们从他的手里已经把华盛顿会议的消息得到了。照这样看来,成败既无定形,这“可”与“不可”不同的根本先自不能存在了。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他这句话似乎是很滑头,其实他是看出天下事无绝对的“可”与“不可”,即无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别人心目中有“不可”这两个字,孔子却完全没有。“知不可而为”本来是晨门批评孔子的话,映在晨门眼帘上的孔子是“知不可而为”,实际上的孔子是“无可无不可而为”罢了。这是我的第一层的解释。
进一步讲,可以说宇宙间的事绝对没有成功,只有失败。成功这个名词,是表示圆满的观念,失败这个名词,是表示缺陷的观念。圆满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到了进化终点,进化便休止;进化休止不消说是连生活都休止了。所以平常所说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指人类活动休息的一小段落。比方我今天讲演完了,就算是我的成功;你们听完了,就算是你们的成功。
到底宇宙有圆满之期没有,到底进化有终止的一天没有?这仍是人类生活的大悬案。这场官司从来没有解决,因为没有这类的裁判官。据孔子的眼光看来,这是六合以外的事,应该“存而不论”。此种问题和“上帝之有无”是一样不容易解决的。我们不是超人,所以不能解决超人的问题。人不能自举其身,我们又何能拿人生以外的问题来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是宇宙的小段片。孔子不讲超人的人生,只从小段片里讲人生。
人类在这条无穷无尽的进化长途中,正在发脚蹒跚而行。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点,比到宇宙圆满时候,还不知差几万万年哩!现在我们走的只是像体操教员刚叫了一声“开步走”,就想要得到多少万万年后的成功,岂非梦想?所以谈成功的人不是骗别人,简直是骗自己。
就事业上讲,说什么周公致太平,说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说什么释迦牟尼普度众生。现在我们看看周公所致的太平到底在哪里?大家说是周公的成功,其实是他的失败。“六王毕,四海一”,这是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了,但仔细看看,他所统一的到底在哪里?并不是说他传二世而亡,他的一份家当完了,就算失败,只看从他以后,便有楚汉之争,三国分裂,五胡乱华,唐之藩镇,宋的辽金,就现在说,又有督军之割据,他的统一之功算成了吗?至于释迦牟尼,不但说没普渡了众生,就是当时的印度人,也未全被他普渡。所以世人所说的一般大成功家,实在都是一般大失败家。再就学问上讲,牛顿发明引力,人人都说是科学上的大成功,但自爱因斯坦之相对论出,而牛顿转为失败。其实牛顿本没成功,不过我们没有见到就是了。近两年来欧美学界颂扬爱因斯坦成功之快之大,无比矣!我们没学问,不配批评,只配跟着讴歌,跟着崇拜!但照牛顿的例看来,他也算是失败。所以无论就学问上讲就事实上讲,总一句话说:只有失败的没有成功的。
人在无边的“宇”(空间)中,只是微尘,不断的“宙”(时间)中,只是段片。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大,总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便留交后人,这好像一人忙极了,有许多事做不完,只好说“托别人做吧”!一人想包做一切事,是不可能的,不过从全体中抽出几万万分之一点做做而已。但这如何能算是成功?若就时间论,一人所做的一段片,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也不得叫做成功。
孔子说“死而后已”,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来继续。所以说继继绳绳,始能成大的路程。天下事无不可,天下事无成功。
然而人生这件事却奇怪得很:在无量数年中,无量数人,所做的无量数事,个个都是不可,个个都是失败,照数学上零加零仍等于零的规律讲,合起来应该是个大失败,但许多的“不可”加起来却是一个“可”,许多的“失败”加起来却是一个“大成功”。这样看来,也可说是上帝生人就是教人作失败事的,你想不失败吗?那除非不做事。但我们的生活便是事,起居饮食也是事,言谈思虑也是事,我们能到不做事的地步吗?要想不做事,除非不做人。佛劝人不做事,便是劝人不做人。如果不能不做人,非做事不可。这样看来,普天下事都是“不可而为”的事,普天下人都是“不可而为”的人。不过孔子是“知不可而为”,一般人是“不知不可而为”罢了。不过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点,比到宇宙圆满时候,还不知差几万万年哩!现在我们走的只是像体操教员刚叫了一声“开步走”,就想要得到多少万万年后的成功,岂非梦想?所以谈成功的人不是骗别人,简直是骗自己。
就事业上讲,说什么周公致太平,说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说什么释迦牟尼普度众生。现在我们看看周公所致的太平到底在哪里?大家说是周公的成功,其实是他的失败。“六王毕,四海一”,这是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了,但仔细看看,他所统一的到底在哪里?并不是说他传二世而亡,他的一份家当完了,就算失败,只看从他以后,便有楚汉之争,三国分裂,五胡乱华,唐之藩镇,宋的辽金,就现在说,又有督军之割据,他的统一之功算成了吗?至于释迦牟尼,不但说没普渡了众生,就是当时的印度人,也未全被他普渡。所以世人所说的一般大成功家,实在都是一般大失败家。再就学问上讲,牛顿发明引力,人人都说是科学上的大成功,但自爱因斯坦之相对论出,而牛顿转为失败。其实牛顿本没成功,不过我们没有见到就是了。近两年来欧美学界颂扬爱因斯坦成功之快之大,无比矣!我们没学问,不配批评,只配跟着讴歌,跟着崇拜!但照牛顿的例看来,他也算是失败。所以无论就学问上讲就事实上讲,总一句话说:只有失败的没有成功的。
人在无边的“宇”(空间)中,只是微尘,不断的“宙”(时间)中,只是段片。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大,总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便留交后人,这好像一人忙极了,有许多事做不完,只好说“托别人做吧”!一人想包做一切事,是不可能的,不过从全体中抽出几万万分之一点做做而已。但这如何能算是成功?若就时间论,一人所做的一段片,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也不得叫做成功。
孔子说“死而后已”,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来继续。所以说继继绳绳,始能成大的路程。天下事无不可,天下事无成功。
然而人生这件事却奇怪得很:在无量数年中,无量数人,所做的无量数事,个个都是不可,个个都是失败,照数学上零加零仍等于零的规律讲,合起来应该是个大失败,但许多的“不可”加起来却是一个“可”,许多的“失败”加起来却是一个“大成功”。这样看来,也可说是上帝生人就是教人作失败事的,你想不失败吗?那除非不做事。但我们的生活便是事,起居饮食也是事,言谈思虑也是事,我们能到不做事的地步吗?要想不做事,除非不做人。佛劝人不做事,便是劝人不做人。如果不能不做人,非做事不可。这样看来,普天下事都是“不可而为”的事,普天下人都是“不可而为”的人。不过孔子是“知不可而为”,一般人是“不知不可而为”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