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丰子恺卷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金雅 丛书主编,丰子恺 原著,金雅 选编
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806642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年),1898年11月9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丰家在镇上开一爿丰同裕小染坊,有薄田数十亩。父亲名丰璜,字斛泉,晚清举人,死时丰子恺仅8岁。
丰子恺6岁进私塾读书,学名丰润,13岁入镇上西溪小学。1914年,丰子恺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杭州的5年中师学习,丰子恺有幸成为李叔同的入室弟子,迷上了美术和音乐,并在李叔同、夏丐尊的指导下自学日语,为H后去日本留学作准备。
1919年,丰子恺中师毕业后到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参加中华美育会。1921年早春,丰子恺东渡日本。亲朋好友为其筹集到的2000元,只够他在日本“游学”10个月。
1922年,丰子恺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画了第一批漫画。当年一同生活在白马湖畔的文人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等,是“子恺漫画”的第一批欣赏者。
1924年丰子恺到上海与匡互生等创办立达学园。1925年12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是丰子恺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风行天下,统一了中国“漫画”的名称。1931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的《缘缘堂随笔》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百部经典文学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余连祥,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教授。著有《丰子恺的审美世界》(学林出版社,2005年)《逃墨馆主——茅盾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
目录
序论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
导读 丰子恺及其美学
上编
从梅花说到美
美与同情
新艺术
艺术三昧
艺术教育的原理
艺术鉴赏的态度
剪网
我与弘一法师
童心的培养
精神的粮食
桂林艺术讲话之一
桂林艺术讲话之二
桂林艺术讲话之三
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
——读《教育艺术论》
卅年来艺术教育之回顾
绘画之用
音乐之用
为什么学图画
儿童与音乐
文艺的不朽性
艺术与人生
艺术与革命
图画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
《读(缘缘堂随笔)》读后感
先器识而后文艺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暂时脱离尘世
下编
艺术的眼光
艺术的创作与鉴赏
艺术的园地
视觉的粮食
中国画的特色
——画中有诗
中国美术的优胜
西洋画的看法
绘事后素
月的大小
读画漫感
漫画艺术的欣赏
文学中的远近法
文学中的写生
绘画与文学
音乐与文学的握手
山中避雨
赤栏桥外柳千条
具象美
从梅花说到艺术
为中学生谈艺术科学习法
展览会场的壁
——告一般入场者
读丐师遗札
美术的照相
——给自己会照相的朋友
工艺实用品与美感
东西洋的工艺
玻璃建筑
房间艺术
扇子的艺术
商业艺术
我的学画
漫画创作二十年
学画回忆
谈自己的画
附录
《子恺漫画选》自序
我的苦学经验
辞缘缘堂(节选)
总跋
书摘插图
上编
从梅花说到美
梅花开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冰清玉洁的花朵的时候,心中感到一种异常的快适。这快适与收到附汇票的家信时或得到full mark[满分]的分数时的快适,滋味不同;与听到下课铃时的快适,星期六晚上的快适,心情也全然各异。这是一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快适。言语不能说明,而对花的时候,各人会自然感到。这就叫做“美”。
美不能说明而只能感到。但我们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了这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美,而不求推究和说明,总不甘心。美的本身的滋味虽然不能说出,但美的外部的情状,例如原因或条件等,总可推究而谈论一下,现在我看见了梅花而感到美,感到了美而想谈美了。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自古没有一定的学说。俄罗斯的文豪托尔斯泰曾在其《艺术论》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学研究者的学说,而各人说法不同。要深究这个问题,当读美学的专书。现在我们只能将古来最著名的几家的学说,在这里约略谈论一下。
最初,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说:“美的东西,就是最适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东西。”他举房屋为实例,说最美丽的房屋,就是最合于用途,最适于住居的房屋。这的确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观无论何等美丽,而内部不适于居人,决不能说是美的建筑。不仅房屋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花瓶的样子无论何等巧妙,倘内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稳坐桌子上,终不能说是美的工艺品。高跟皮鞋的曲线无论何等玲珑,倘穿了走路要跌跤,终不能说是美的装束。
“美就是适于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这句话,在建筑及工艺上固然讲得通,但按到我们的梅花,就使人难解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梅花的美。但梅花有什么用途与目的呢?梅花是天教它开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出它来,或许有用途与目的,但人们不能知道。人们只能站在它前面而感到它的美。风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风景很美,但我们决不会想起西湖的用途与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来当镜子吧?
这样想来,苏格拉底的美学说是专指人造的实用物而说的。自然及艺术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学说来说明。梅花与西湖都很美,而没有用途与目的;姜白石[姜夔]的《暗香》与《疏影》为咏梅的有名的词,但词有什么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的话,很有缺陷呢!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学者。他想补足先生的缺陷,说“美是给我们快感的”。这话的确不错,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梅花的名画,读到《暗香》、《疏影》,的确发生一种快感,在开篇处我早已说过了。
然而仔细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有快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热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与捧热水袋不能说是美的。肴馔人口时很有快感,然厨司不能说是美术家。罗马的享乐主义者们中,原有重视肴馔的人,说肴馔是比绘画音乐更美的艺术。但这是我们所不能首肯的话,或罗马的亡国奴的话。照柏拉图的话做去,我们将与罗马的亡国奴一样了。柏拉图自己蔑视肴馔,这样说来,绘画音乐雕刻等一切诉于感觉的美术,均不足取了(因为柏拉图是一个轻视肉体而贵重灵魂的哲学家,肴馔是养肉体的,所以被蔑视)。故柏拉图的学说,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
于是柏拉图的弟子亚理斯多德,再来修补先生的学说的缺陷。但他对于美没有议论,只有对于艺术的学说。他说“艺术贵乎逼真”。这也的确是卓见。诸位上图画课时,不是尽力在要求画得像么?小孩子看见梅花,画五个圈,我们看见了都赞道:“画得很好。”因为很像梅花,所以很好,照亚理斯多德的话说来,艺术贵乎自然的模仿,凡肖似实物的都是美的。这叫做“自然模仿说”,在古来的艺术论中很有势力,到今日还不失为艺术论的中心。
然而仔细一想,这一说也不是健全的。倘艺术贵乎自然模仿,凡肖似实物的都是美的,那么,照相是最高的艺术,照相师是最伟大的美术家了。用照相照出来的景物,比用手画出来的景物逼真得多,则照相应该比绘画更贵了。然而照相终是照相,近来虽有进步的美术照相,但严格地说来,美术照相只能算是摄制的艺术,不能视为纯正的艺术。理由很长;简言之:因为照相中缺乏人的心的活动,故不能成为正格的艺术。画家所画的梅花,是舍弃梅花的不美的点,而仅取其美的点,又助长其美,而表现在纸上的。换言之,画中的梅花是理想化的梅花。画中可以行理想化,而照相中不能。模仿与理想化——此二者为艺术成立的最大条件。亚理斯多德的话,偏重了模仿而疏忽了理想化,所以也不是健全的学说。
以上所说,是古代最著名的三家的美学说。近代的思想家,对于美有什么新意见呢?德国有真善美合一说及美的独立说;二说正相反对。略述如下:
近代德国美学家包姆加敦[鲍姆加登](Baumgarten,1714—1762)说:“圆满之物诉于我们的感觉的时候,我们感到美。”这句话道理很复杂了。所谓圆满,必定有种种的要素。例如梅花,仅乎五个圆圈,不能称为圆满。必有许多花,又有蕊,有枝,有干,或有盆。总之,不是单纯而是复杂的。但一味复杂而没有秩序,例如在纸上乱描了几百个圆圈,又不能称为圆满,不成为画。必须讲究布置,而有统一,方可称为圆满。故换言之,圆满就是“复杂的统一”。做人也是如此的:无论何等善良的人,倘过于率直或过于曲折,决不能有圆满的人格。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与感情,而又有统一的见解的人,方能具有圆满的人格。我们用意志来力求这圆满,就是“善”;用理知来认识这圆满,就是“真”;用感情来感到这圆满,就是“美”。故真、美、善,是同一物。不过或诉于意志,或诉于理知,或诉于感情而已。——这叫做真善美合一说。
反之,德国还有温克尔曼(Wincklemann,1717—1768)和雷迅[莱辛](Lessing,1729—1781)两人,完全反对包姆加敦,说美是独立的。他们说:“美与真善不同。美全是美,除美以外无他物。”
但近代美学上最重要的学说,是“客观说”与“主观说”的二反对说,前者说美在于(客观的)外物的梅花上,后者说美在于(主观的)看梅花的人的心中。这种问题的探究,很有趣味,现在略述之如下:
美的客观说,始创于英国。英国画家霍格斯[贺加斯](Hogarth,1697—1764)说:“物的形状,由种种线造成。线有直线与曲线。曲线比直线更美。”现今研究裸体画的人,有“曲线美”之说。这话便是霍格斯所倡用的。霍格斯说:“曲线所成的物,一定美观。故美全在于事物中。”倘问他:“梅花为什么是美的?”他一定回答:“因为它有很好的曲线。”
美的客观说的提倡者很多。就中有的学者,曾指定美的具体的五条件,说法更为有趣。今略为伸说之:
第一,形状小的一美的事物,大抵其形状是小的。女人比男人,身体大概较小。故女人大概比男人为美。英语称女性为fair sex即“美性”。中国文学中描写美人多用小字,例如“娇小”、“生小”,称女子为“小姐”、“小鬟”,女子的名字也多用“小红”、“小苹”等。因为小的大都可爱。孩子们欢喜洋囝囝,大人们欢喜宝石、象牙细工,大半是因其小而可爱的原故。我们看了梅花觉得美,也半是为了梅花形小的原故。假如有像伞一般大的梅花,我们见了一定只觉得可惊,不感到美。我们看见婴孩,总觉得可爱。但假如婴孩同白象一样大,我们就觉得可怕了。
第二,表面光滑的——美的事物,大概表面光滑。这也可先用美人来证明。美人的第一要件是肌肤的光泽。故诗词中有“玉体”、“玉肌”、“玉女”等语。我们所以爱玉,爱宝,爱大理石,爱水晶,也是爱它们的光滑。爱云,爱雪,爱水,也是为了洁净无瑕的原故。化妆品——雪花膏、生发油、蜜,大都是以使肤发光滑为目的的。
第三,轮廓为曲线的——这与霍格斯所说相同。曲线大概比直线为可爱。试拿一个圆的玩具和一个方的玩具同时给小孩子看,请他选择一件,他一定取圆的。人的颜面,直线多而棱角显然,不及曲线多而带圆味的好看。矗立的东洋建筑,上端加一圆的dome圆屋顶,比平顶的好看得多。西湖的山多曲线,故优美。云与森林的美,大半在于其周围的曲线。美人的脸必由曲线组成。下端圆肥而膨大的所谓“瓜子脸”,有丰满之感,上端膨大而下端尖削的“倒瓜子脸”,有清秀之感。孩子的脸中倘有了直线,这孩子一定不可爱。
第四,纤弱的一 纤弱与小相类似,可爱的东西,大概是弱的。例如鸟、白兔、猫,大都是弱小的。在人中,女子比男子弱,小孩比大人弱。弱了反而可爱。
第五,色彩明而柔的一一色彩的明,换言之,就是白的,淡的。谚云“白色隐七难”;故女子都欢喜擦粉。色的柔,就是明与暗的程度相差不可过多。由明渐渐地暗,或由暗渐渐地明。称为“柔的调子”。柔的调子大都是美的。物体受着过强的光,或过于接近光源,其明暗判然,即生刚调子。刚调子不及柔调子的美观。窗上用窗帏,电灯泡用毛玻璃,便是欲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匀和,在室中的人物上映成柔和的调子。女子不喜立在灯的近旁或太阳光中,便是欲避去刚调子。太阳下的女子罩着薄绢的彩伞,脸上的光线异常柔美。
……